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行走笔记>雨中漫步于“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

雨中漫步于“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
  作者:行之书 发表:2009/4/19 21:14:30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2183
  编辑按:战地观光园,记录的不仅仅是那段过往的历史,更是对于两岸统一的一种期盼。
  
  雨中的“英雄三岛”(大嶝、小嶝、角屿)战地观光园,严肃中添了几分浪漫。“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的基调是绿色的,建筑的绿色与周围的花草树木相得益彰,在迷雾袅绕的午后,初涉此地的游人不知不觉地陷入了绿色的海洋中。
  
  “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是这次大嶝岛之旅的重头戏,或者也可以说是这个小渔村呈现给世人的历史财富。“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由地面景点和地下景点两部分组成。
  
  地面景点,以各种武器的展览为主,包括大炮、战斗机、战船等,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武器或者生锈,或者用油漆再喷过。高射炮的方向盘以及发射键已经完全“麻木”,只是赤裸裸地展现在世人眼前。苏联援助的战船,停靠在滩涂边,电影里看过的关于战船的浩浩汤汤蓦然间如此的逼近,顿时有了战争的准备,但很快地这种关于战争的遐想让在退潮后的海滩上耕作牡蛎的渔民破灭了。战斗机的神秘在雨中被揭开了面纱,可我们当中似乎对她感兴趣的不多,只是我摸着她的翼,留了张自我感觉良好的照片,然而把她孤零零地留在雨中。
  
  地面的景点除了露天展览的各种武器外,还有对游人开放的各种博物馆、展览馆,如国防教育博物馆、世界兵器展览馆、一国两制展览馆,等等。雨中的这些博物馆、展览馆,人气比较旺,仔细观来,也只是三三两两的,可能是人们对于武器的了解甚少,也有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战争片已让人们对于武器的认识到了一个司空见惯的地步,以致于亲自触摸这些兵器的时候或者观看他们的模型的时候,已经很难再提起兴趣。
  
  地面景点的一个之最是世界上最大的广播喇叭,靠近她的时候,音乐放出了苏芮的《牵手》。喇叭的长度有四五米,宽口的直径约莫两米。就是这样的一个喇叭,在战时,向金门的同胞们发出了最强硬的声音:一定要解放台湾。当然,现在已没有“解放”这个提法了,取而代之的是横竖在海边的“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的大字幅。
  
  如果说地面的景点有些刻意的话,那么地下的景点,就更多的是保持了历史的原貌。战时阵地迷宫,地下的几条深壑,上面用铁网和麻绳掩盖,躲在这里,可以抵抗抢滩登陆的“国军”。从台阶下到迷宫,当年战争的痕迹早已不再,但弯着腰,穿梭其中,仿佛又能体会到当年抗战的紧张。
  
  然而最能体会抗战紧张和刺激的当属“地下防空洞”,不光进入的门口写着“紧张刺激”战地观光所在,进入后,昏暗的煤油灯光,狭长的石路,从两旁的低音音箱里发出的各种关于防空戒备的警示声音、小孩子的哭声、大人的呼喊声,形象地再现了当年的紧张情景。
  
  “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值得介绍的地面和地下景点,还有定时举行的战地艺术团的演出,是当年官兵们的文艺生活的组成部分,到了今天是多了些新的成分。但因为今天下了雨,所以我们猜想估计不能如期进行,等到出了景点大门后,才听得广播提到节目的按时进行,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离开“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的时候,雨一直下着,雾也蒙蒙,除却这种亲眼目睹战时阵地和武器的欣喜外,遗憾地就是不能近距离地看看大金门,近距离地感受这三个岛屿与金门岛的对峙,这种自然纯在下的人为对峙。但愿这一遗憾能在下次小嶝、角屿之行弥补过来。
分享:
责任编辑:风飘何处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09/4/24 9:35:54  
感受自然,感受历史,对于爱好文字的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感悟来源与启迪方式,而这样的游走也是令人羡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