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饭余茶谈>呼唤“真诚”

呼唤“真诚”
  作者:行之书 发表:2009/8/7 22:05:01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2045
  编辑按:我以我的方式真诚的存在着,至于别人是否懂得我不在乎,别人真不真诚,我管不了,我只对自己负责。
  
  从小,老师就教导我们做人要诚实。我很是听老师的话,所以在小学的某年某月某日获得了“三号学生”的荣誉。上了初中、高中,老师们很少再强调做人要诚实,但考试作弊总是不被允许的,于是在潜意识里我们还是做着“乖乖”学生。大学的时候,人们说这里是半个社会,可以接触到行行色色的人,可是晃了四年,接触的竟是与我这般“诚实”的人,因此我们被边缘化,用官方的用语是:没有话语权。在肉弱抢食的年代,我们自然而然地被归到“羊”的类别。
  
  突然有一日,似乎开窍地以为要学着“说谎”、学着有点伎俩,但这种邪恶的念头很快被现在当律师的以前高中班主任的一句话遏制住了,他对我说:待人要真诚,不管别人待你真不真诚。他用“真诚”两个字替换了我二十几年来一直在用的词“诚实”。我没有在这两个词的区别上作过多思考,而是把这位如今混迹于黑白两道的律师说出来的话深深地印在心里,后来它成了我与人交往的原则。
  
  我的律师班主任是智慧的,他在坚持这一原则的同时,懂得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而我,十分笨拙,总是一味的表现真诚,却不懂得有时说点“不正经”的话,做点“不正经”的事,也是协调好与他人关系的良好药方。当然与我相比,大多数也是智慧的,只不过他们的智慧与我的老师有些不一样,他们是把自己掩饰起来,“逢人便说三分话”是他们的待人原则,“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是他们的做事风格,“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是他们的根本准则。他们的为人处世挺高明的,一来可以避免脑细胞的大量死亡,二来充分地贯彻了“明哲保身”的思想。于是,根据趋利避害原则,大凡从小受过“诚实教育”、或者后来自学“诚实”课程的,都纷纷转学,学起了李泽厚的《厚黑学》。
  
  我打小受“诚实教育”的“灌输”太深,之后又深受周围朋友、同学、亲戚的“真诚”的“熏陶”,现在想变得“圆滑、世故”都大有难处。然而奇怪地是,我不希望我周围的朋友因为“真诚”而显得“木讷”,或者也不希望自己因为“真诚”而变成白痴。但愿不是,但愿还不是那么傻。
  
  那么是否继续“真诚”下去呢?我说过,那是我的原则,所以毋庸置疑。至于别人真不真诚,我左右不了,但我能判断,只要是真诚的,都值得去交往,都值得一辈子去珍惜。当然,在这个同床异梦的时代,人与人的真诚交往好难好难,可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抱着一颗真诚的心,这个社会就不会显得那么复杂,也不会出现邻里几十年却未曾说过几句话的现象。但愿这不是遐想,不是瞎想!
  
分享:
责任编辑:向日葵的光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