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在腊月盛开
![]() 有一天,我发现城内的腊梅花开了。于是给一位朋友打电话,约他和我一起到鄢陵看腊梅,之前就约好要一起去看的。 鄢陵腊梅的种植始于唐,兴于宋,原来仅限于富人品梅玩赏,后来渐渐走入民间,成为当地人的一种习惯和爱好。宋人很喜欢梅,宋以前没有几篇写梅的好诗,到了宋代,写梅的人激增,如今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咏梅之作,多出自宋人之手。鄢陵人写“腊梅”习惯用“蜡”字而不用“腊”字,起初以为他们错了,后来经过考证,才知道蜡梅又作腊梅,就像一个人的两个名字。鄢陵人认为此花如蜡般晶莹剔透,用“蜡”字更能突出它的颜色与质地。 中国可看梅的地方很多,南京的梅花山,杭州西湖岸边的灵峰,广东肇庆的梅庵,梅树众多,花事纷繁。鄢陵的蜡梅与以上说的梅花不同,蜡梅虽名为“梅”,却与“梅”不是一个“科目”,梅花属蔷薇科,蜡梅属蜡梅科,比梅花要早开两个月。所以,即使你到过那些地方,也有必要到鄢陵一趟,感受它有别于他处的独特魅力。 鄢陵腊梅以姚家为最,因此,当车行至柏梁姚家村时,我们便从车里面跳了下来。自踏进姚家村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被香气包围,半空中满盛着梅的香气,身心不由得陶醉其中了。河边坡地,庭前宅后,梅影绰绰,凌风傲立。姚家人真的很幸福,能天天与梅为伴,这样想着,便觉得姚家人实在有些奢侈,有些小资情调。 城内也植有蜡梅,所以我知道蜡梅的生长特点。蜡梅的叶子原本十分拥挤,凡有空隙的地方都会被它占领。直到深秋以至寒冬,这种拥挤才会发生变化,地上的黄叶一天天堆积,树上的叶子一天天减少,空间大了起来。终于,树上一片叶子也没有了,再看蜡梅,枝杈纵横,颇能入画。眼前这一大片蜡梅,蕾若珠玉,花似金钟,色黄而饱满,像是琥珀或软玉雕出来的一般。每一条枝条上都缀有一条“小铃铛”,你听不到铃铛的响声,但你能听到它的呼吸。你可别小看了这些花,它们制造了人间最葱郁的花香,如烟如雾,不可把捉。此时,如果你实在想不出好句子来,就用心去看那些密密匝匝的花骨朵吧,难道你没有发现它们就时一行行凝结的诗句吗? 鄢陵人擅长做蜡梅造型,择一古桩,把蜡梅的枝条嫁接到上面,养成以后,盘曲苍劲,朴拙奇掘。蜡梅的枝条不懂得弯曲和退让,花匠们只能任其生长,不做约束,因此即使做了造型,蜡梅依然一副自然率真的模样。姚家花园里有许多这样的作品,让你不得不佩服鄢陵人的心灵手巧,感慨民间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 对梅花中国人普遍怀有一种特殊的爱恋之情。应该说没有哪一种花,能够像梅一样享受着众口一词的好评。清冽,高洁,不屈不挠,特立独行,暗香浮动。难怪中国文人不惜笔墨的歌颂它的品格。如果要评选花魁的话,我会毫不犹豫的投蜡梅一票。按二十四信风的说法,自阴历小寒至谷雨,差不多也就是由春至夏,凡八气二十四后侯,每五日一番,每番各有一种花应时而开。而这些花,起始便是蜡梅。从人的角度看,蜡梅正处于“苦寒”之际,枯山廋水,冰天雪地。当无数生命用冬眠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时候,蜡梅却凌霜怒放,一任风的切割,雪的掩藏。此间,再无二花与其相伴。春天来临,冰雪消融,它又将退之百花后面,进入新一轮的寂寥之中。你了解蜡梅的孤独与寂寞吗?蜡梅的孤独与寂寞,不是怀才不遇,不是顾影自怜,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一种操守,一种气节,一种自豪。我敢说,在你真正沉浸其中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就是一株蜡梅,立于苦寒,凌霜傲雪,在属于自己的季节开出一片繁华。苦难,有的时候并不一定是坏事,它丰富着我们的人生阅历,并帮助我们找到通往坚强的路。 折梅赠人是雅事。南朝陆凯赠梅范晔,云“折梅逢驿使,寄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情意都在这一折一送中间了。我们能不能折一些带回去呢?此言一出,我便后悔了,怪自己多事,可很快又原谅了自己。重庆腊梅花开的时候,花农就把枝条剪下,扎成捆儿,拿到街市上去卖,香溢全城。让蜡梅熏染更多的人不好吗?那位花农没有驳我的面子,剪了一大把,分给我们。我告诉他,我家刚好有一只苗条的青花瓷瓶,可以插到里面去。回来的时候,满车厢都是蜡梅的香气,乘客对我们多有侧目,便感到手中的梅枝弥足珍贵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