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故事浅编
![]() 庄子,名周,字子休,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蒙人。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愤世嫉俗,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他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他的一生有太多的或迷离渺远或真切动人的故事,如今,我且从他汪洋浩瀚的一生中舀取数瓢仙露琼浆,以飨读者。在悲喜交集中,我们获得了人生的大智慧,那些几千年前的风云幻化,江流石转,似乎又真切的呈现在我们眼前。 (一)晓梦迷蝶 在《齐物论》中有这样的记载:“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这是一个让人类头疼了几千年的问题。庄子有一天睡觉,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双翼飘举,游历花丛,他在花瓣和木叶间大声地笑。醒来之后的他,如陷浓云:是我作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作梦变成了我?如果是我变成了蝴蝶,为什么我能体会到蝴蝶独有的飞翔之乐?如果蝴蝶作梦变成了庄周,为什么这一切会出现在庄周的记忆里? 仅从这梦后而生出的疑问,便可见他豁然而又博大精深的人生观。在一个传说里,庄子师从老子,在当时已经是出名的高贤。他喜欢白天睡觉,经常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在园林花草之中飞舞,醒来时,就感觉自己的两只胳膊好象翅膀一样可以飞动,觉得奇怪。一天就在老子讲《易》的闲暇时间,把此梦告诉了老子,老子是大圣人,知道人的前生后世,指出庄子的前生就是一只白蝴蝶。从此,庄子旷达人生,大智彻悟,把一切世事看作行云流水。 庄子晚生于老子约略二百多年,他们是绝没有机会见面畅谈阔论人生之感悟的。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庄子深受其思想的影响,他自己的哲学在根本上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尽管传说不能告诉我们历史的真相,却能够让我们从字面涵盖的内容之下去延伸出更为深远的智慧。庄子道心坚固,在认知上和佛门涅盘学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认为,万事万物平等齐同,而认知上的是或非、然或否都是相对的,是人的私心成见所致,梦就是醒,醒就是梦,万物始于一,复归于一。所以庄与蝶、梦与觉相互转化,彼此渗透,最后成为浑然一体,庄子是借庄、蝶交会贯通;物、我消解融合的美感经验,让人们去领略“物化”的佳境。 这个孤独的梦,令我们无可言说,这其中的浪漫情怀又让多少人为之倾倒。在他很多年后,唐朝有个叫李商隐的青衣诗人高唱“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他的表情,定然无比沧桑。抛开一切的前世后世的因果关系,抛却那“人生如梦”的颓然长叹,庄子这浪漫的“蝴蝶梦”岂不显得难能可贵。它给我昭示着一种乐观豁然的人生观,在遇到困难,在走进生命的低谷的时候,我们何不像庄子一样做一个美丽的“蝴蝶梦”,化成美丽的蝴蝶徜徉在姹紫嫣红的花草丛中。 (二)鼓盆而歌 回家不到一年,老婆就在他的臂弯中病死死了。千千万万年,造化安排的这一次绝无仅有的相逢结束了。在几个小时前,她还在劝告儿子要读书,还在用树叶和红薯煮粥。庄子看着她渐冷的面孔微笑,忽然放下妻子,在宋国的街市中,敲着盆,大声歌唱。 他的好朋友惠子愤怒的责问道:“她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 庄子说道:“不是这样的,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 惠子仍然很愤愤不平,便接着质问他道:“生死之理又是怎么样的呢?” 庄子沉默着望向天空。云朵在头上不停变幻,太阳散发出美丽的光辉,他看见死去的妻子,正在慢慢扩散,变成云,变成泥土,变成阳光,变成包围自己的空气。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噍然随而哭之,是不通命也。” 庄子喃喃的说,妻子睡在天地的大屋子里,她即将永恒,她再也不会有穷苦和疼痛,这是她的归宿,人人都有这样一个归宿,所以,我要为她庆贺。 数千年的光阴,如飞鸟一样落在他的头上,他霎那间明白了生命的道理。死,一直隐藏在生之中,死去,也就意味着得到永生。而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得“道”,因为人有知觉、有形状、有质量。只有死去才可以。他在宇宙的最远处,看着自己微笑。 (三)人鱼之间 某一天,庄子穿着自己编织的草鞋,和好友惠子一起徜徉在水波潋滟的濠水河边。他看到鱼儿在浅浅的水底自由的遨游,不禁长长的感叹道:“啊!鱼儿们多么的快乐呀!” 这< ![]()
评论人风飘何处 发布于 2009/10/17 10:49:25
曾经迷过庄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