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豪放与婉约之间
![]() 品味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感受到雄豪奔放所迸发出来的强大力量;聆听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触摸的是委婉含蓄的柔美之情。 而后,懂得诗歌有豪放派与婉约派之分,美景可用婉约来修饰,场面可用豪放来形容。再后来,见证了豪放与婉约只有一日之隔,分别是60年的建国庆典和一年一度的中秋。60年春华秋实,迈出的是矫健的步伐,用豪放来雕饰其壮观不为过。至于中秋佳节,月光柔美,诗意盎然,情理之中顿生婉约之情。至于那隔着的一日便处在豪放与婉约之间。巧的是那日也是我的生日。 生日当是按照农历来算的,中秋亦然,庆典则按着新历来算,如此的机缘乃百年难得一遇,身处其中,应倍感幸运,却莫名概叹:今人的豪放,唯有用肢体去诠释;今人的婉约,只能在古人的诗词里寻找。今人在电影里摸索“豪放”,竟让“豪放”走进了战争的死胡同;今人用歌曲试图夺取婉约的“承办权”,竟落入了赤裸裸的“死了都要爱”。是迎合需求,还是已经词穷? 今人未必词穷,但说古人把春花秋月、灯火阑珊……尽收囊中,但说古代有张飞的气宇宣扬,有孔明的神机妙算,有项羽的力大无比……还看今朝,大凡豪放些,被归为不务实,大凡婉约点,被归为“病怏怏”。今人讲究效率,注重效益,生活节奏变化快,当要婉约,时局已紧张;当要豪放,众人皆在咏物。豪放、婉约,今人虽不及古人的洒脱,有豪放派与婉约派之分,却每日徘徊于豪放与婉约之间。 今人盖不用人人作诗歌赋,但豪放之情应时刻驻留心头,婉约之情应随时跃然纸上。这是个和平的年代,物质享受追求理所当然,精神享受也应紧跟步伐。时代日新月异,却有一种最根本的东西在引导着千千万万的国人向前,那便是精神的力量。因此,莫道“书到用时方恨少”,手捧“豪放与婉约”之书,身处豪放与婉约之间,让每走一步路都感觉踏实,每一次飞跃都轻松愉悦。 谨以此文分享于2009年生日于豪放与婉约之间的朋友们。 ——2009年10月10日闲聊小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