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探索发现 >梦天涯《你是我的梅花》

梦天涯《你是我的梅花》
——守望原创文字的探索与发现(第28期)
  作者:守望散文小组 发表:2011/4/5 9:05:08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2473

  原文地址:http://www.sw020.com/N/show_article.asp?id=11084
  
  梦天涯:《你是我的梅花》创作思路
  前言:得知我的这篇《你是我的梅花》即将进入下一期《探索与发现》我非常高兴,一直很赞赏守望文学网这种浓郁的文化交流氛围。总觉得,只有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且改之,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知道自己是有不足的,可有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总想找个镜子照照,以求能发现自己文章里的瑕疵究竟在什么地方。这面镜子曾让我苦苦寻觅,直到来到了守望,遇见了随风赏雨老师和守望里诸多一样热爱文字、敬畏文字的朋友们。还希望各位老师朋友们能真诚地指出这篇文章中的不足,在此谢谢大家了。
  《你是我的梅花》是在一次寻梅之后写的。要说创作思路,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说。写的时候只是想真实地记录下当时的情景和我内心的思考,总觉得既然去寻梅了,不管结果如何,总不能就这样让它在我的生命中悄无声息地逝去吧,应该留下些什么印记,哪怕是只言片语,就这样,在一个寂静无声的冬夜,我敲下了这些文字。
  朋友说,那个园子里有梅,我就去寻梅了,结果是寻了好久没寻到,最后在别处见到了一株开得很吝啬的腊梅。朋友怕我失望,心里非常不安。在我们寻梅结束后,他说了一句话,他说,我们彼此就是对方的梅花。就是这句话,叩开了灵感的大门。
  我写文字的时候,什么写作技巧,什么构思,什么章法,什么中心思想等等等等对于我来说,都没用。一旦进入写作状态,我就只知道倾诉,我的对面就像坐着一个知己,我们在冬夜里围炉谈心,在星光下喝茶聊天,我们在一起可以毫无顾忌的说笑。面对他(她),我娓娓道来,诉说着我的见闻,我的感受,我的思考,我的喜怒哀乐。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口里怎么说就怎么写,就这样,从开头到结尾,真实地用心地写下去。
  所以,这篇文字就从知梅写起,然后,思梅,寻梅,见梅,一直到离梅而去。文中的点点滴滴,无不是那天的我寻梅时的真实写照。写文章,我不喜欢虚构,那怕一点点,哪怕是小说,我写的也会是生活中真实的事情。如果没有这样的事,让我虚构,我是万万写不出来的,一是我缺乏构思能力,再就是不愿意这样做。不说假大空,不写假大空,这是我的原则。
  总觉得,人活着,也像是一个寻梅的过程,不管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只要这个过程是快乐的,人生就是幸福的。
  最后,祝愿大家开心快乐每一天!
  
  傻失
  致梦天涯:
  作者说梅是隐者,我去寻访,根据见与不见,就可以写很多种风格的文章,风格就是人到了一定时间的沉寂。那么作者的文风呢?首先她是喜欢诗词的人,所以文章就有诗词的意境,那么写出来就像一幅画,画分素描与油彩。散文就是油彩,但是过于颜色的修饰,那么就显得累赘,反倒失去了本真
  梅是孤傲,为何孤傲,因为它不畏严寒,严寒可以诠释为世俗的环境,才有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才有了第一段。如:
  梅,好像生来就是让人寻找的。如果轻而易举地就让人看到,好像它就不是梅花,而是随随便便的什么花花草草了。它就像个隐士,或者隐于闹市,或者隐于乡村,或者干脆就隐于某个人迹罕至的一隅。人,总是念叨着它的名字,想象着它的样子,怀着满腔的敬畏之心,去追寻它,哪怕路途遥远,哪怕天气险恶,哪怕孤独寂寞。寻梅,就像是去拜见一位神交已久却从未谋面的知己,寂静,欢喜。
  梅,生来就是让人寻的。如果轻易地就让人看到,那它就不是梅,是腊梅。它是真的隐士,隐于闹市与乡村,或干脆就隐于某个人迹罕至的一隅。人们总是念着它的名字,想象它的样子,怀着敬畏之心,去追寻它,如同去拜见一位神交已久却从未谋面的知己,寂静,欢喜。
  也不是说简约了就比原来的要好,为何?因为我有很多的意思要表达,我要体现寻梅的路途遥远与艰辛啊!可是面面俱到就好吗?不舍怎么得?所以文字是矛盾的东西,你强调了某个特性,那么其它的特性会显得弱。也是社会的矛盾性,我们要一种兼容的姿态来决然创造的东西,我想说的是,字少而意深。如果本着这个原则去创造,就会发现许多的累赘。少一句就多让读者一些想象的空间,所谓的回味与悬念。
  文章立意不错,字的组合也不错,还是那句话,做到不多一字不少一字,定属佳作。
  
  然野
  致梦天涯:
  一篇甜甜的淡淡的文字,一缕细细的柔柔的文字,一节暖暖的轻轻地文字。
  曾见过怒放的梅花,曾看过翘枝的梅蕾,那也是有幸去南方的时候在短暂中赏得。似乎梅花开得就是这般的灿烂,似乎梅花就是这般的闹春,似乎梅花就是这般脱俗了‘好花还需绿叶扶’的概念。在这篇文字里,我看到了另一番的场景,看到了爱梅人‘众里寻她千百度’的虔诚,看到了爱梅人寻梅的焦虑,看到了‘梅花三弄’中百般娇羞‘初弄’的乍现。
  梅花是南方的特有树种,北方则少见她的芳踪。想起了北方的杏花,也有人雅称为杏梅的,看起来与梅花的外表确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毕竟它是杏花,与傲雪的梅花不能相提并论。严冬未去,春始乍来,作者把寻梅的心境与春天的到来巧妙的联接起来,为了让人加深寻梅的焦虑情感,甚至还发短信动用了好朋友指点,铺垫的文字把读者诱入寻梅的心态。
  好的心境才能写出静心的文章,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写出清丽的文字,融入自然,面向公园郊野,热情的拥抱春天,把爱献给所有的朋友,所有喜欢文字的朋友,一同去欣赏报春的梅花。
  
  金石为开
  致梦天涯:
  从如下三点谈个人感受。
  首先,从梦天涯的创作思路看,作者的写作姿态比较好,以“我手写我心”,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虚夸,不虚假,以平和的心态与读者交流,故而《你是我的梅花》写得成功。但是,散文虽然讲究“真实”,也不排斥适当的虚构。小说更离不开虚构。
  其次,作者用语讲究,应该说语言老道。比如开头“写下这个题目,我的心里泛起了阵阵暖意。这话不是我的原创,可用来表达我此刻的心境,正好。”读了这样的题目,这样的句子,我的心里也泛起了阵阵暖意呢。呵呵。
  接着第二段很会抓人心“梅,好像生来就是让人寻找的。如果轻而易举地就让人看到,好像它就不是梅花,而是随随便便的什么花花草草了……寻梅,就像是去拜见一位神交已久却从未谋面的知己,寂静,欢喜。”
  正因为是“寻梅”,盼梅,才有了下面的千呼万唤,才有了寻梅路上心情的几次转换:知道园中有梅则“欣喜若狂”——看梅时心情“沮丧”,故而渴望得到“安慰”——专程去寻梅。寻梅也需缘分,像“茫茫人海之中寻找知音一样”,所以心境从容地关注蔷薇,欣赏葫芦丝,而获得开心一笑。——寻梅不见只好“问友”。友,未曾谋面,因文字之缘却一见如故,“一路欢声笑语”,“心胸豁然”。“梅,在我的心中正悄然远去,见与不见,好像不那么重要了”。行文至此,作者的情绪变换一波三折,文字跌宕起伏,有吸引力。
  最后,当梅真正出现在眼前时,让读者有些失落。也许是前面的铺垫,“寻”的过程写得太足,也许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赋予梅的意象的影响,感觉正面写梅的笔力明显不够,后面引申出“反而有着更多的感动。好像明白了,寻梅的意义,不在梅,而在寻。在寻梅的过程中,获得快乐,获得真情,甚至悟到生命的真谛,这才是寻梅的真正目的。”尤其“悟到生命的真谛”有点勉强。愿与梦天涯朋友商榷。
  
  小苹果
  致梦天涯:
  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文字,也是一借物抒情的文字。不能不说,‘你是我的梅花’这文题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诱惑,看到它就一定要去探究到底。
  正如作者所说,这是作者的一次亲身经历,所有感叹皆其心情的真实写照。这是此篇文字打动读者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也一样,坚守‘文字来源于生活,来不得凭空捏造’。
  非常地喜欢‘对文字的同样眷恋,使彼此没有距离’、‘我看梅花多妩媚,料梅花看我应如是。含苞待放的梅花骨朵,像个逗号,逗在梅的枝桠上,一串的逗号,远远望去,恰似意味深长的省略号。无数个或向上或向下或斜刺的省略号组成了一幅风中腊梅图。’这两句,寓意深广、回味绵长。
  但是,纵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语言不够凝练,过于口语化,行文略显罗嗦,章节略显模糊。比如第5.6小节完全可以合二为一,又如‘我没见过梅,却是已经非常喜欢它了。’宜放在第三小节末,将‘当知道那个园子里有梅的时候,我是怎样的欣喜若狂?我默默地等待着去看梅的那一天。当这一天终于来临,我去看梅时的心情如此之糟,却是我始料未及的。’置换掉。我觉得后一句话放在任何一个章节都很唐突,因为找不到它体现出的任何作用,像过渡、说明什么的。
  以上个见。仅供参考。
  
  青青河边
  致梦天涯:
  单看题目,就感觉很吸引人。梅花,向来是坚韧高洁的代表,所以写梅的文字,一般也是清丽不俗的。“写下这个题目,我的心里泛起了阵阵暖意……”开头起笔,原以为作者要去写一位如梅花一样清雅不俗的女子,带着这样的遐想,开始读起这篇文字。
  第二段作者却荡开去,从知梅写起,然后,思梅,寻梅,见梅,一直到离梅而去。处处落笔梅,却又不见梅。看完文章,才感叹原来寻梅的意义,不在梅,而在寻。
  文章结构清晰,以“梅”为线索,真实地记录了自己寻梅的过程和内心感受。语言细腻,娓娓道来,缜密的情思,自然的情感流露,所见所思所悟,似一气呵成,水到渠成,结尾点明主题,意味隽永,引人深思。虽然作者谦虚地说没讲究什么写作技巧和章法,但通篇文字的创作思路还是清晰严密的,这大概归功于作者平时写作的严谨作风和一贯认真的写作态度。在寻梅的过程中,虽然没有赏到美丽的梦中梅花,却收获了一种友情,收获了一种人生的体验。这样的一种心境,恰如一句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正如作者所说:“在寻梅的过程中,获得快乐,获得真情,甚至悟到生命的真谛,这才是寻梅的真正目的。”可见作者不仅善于观察身边景物,而且善于思考人生的意义。
  一篇文字,似信手拈来,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却又处处留笔,铺垫引申,这样的写作技巧自然率真,毫无做作之感。“我手写我心”,其实写作也是一种寻梅的过程,热爱文字,执著梦想,读着、写着,在写作中获得快乐的体验,那么写作就是快乐的,幸福的。
  读书时,曾经很喜欢三毛的一句话:过程就是结局,让我尽情的去,一切后果,都是成长的经历。而今读了梦天涯的文章,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悟。“总觉得,人活着,也像是一个寻梅的过程,不管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只要这个过程是快乐的,人生就是幸福的。”(作者语)是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无论经历风雨还是彩虹,以积极快乐的生活姿态对待,过好每一天,人生的结局也理应是幸福的吧。
  个人认为文中第七段对于葫芦丝的插入描写简略即可,这段与上下文衔接并不大,显得有些突兀。而真正梅出现在我眼前时,对梅的描写却寥寥几笔,感觉对梅的描写不够细致和生动。毕竟这是一篇写梅的文字,景物描摹,有时对于渲染气氛,衬托人物,起着很好的烘托作用,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更有感染力。这只是个人一点不成熟的意见,如有不妥,还望作者海涵!希望多交流!
  
  以小楼
  致梦天涯:
  我已经很久没有像样地读过散文,心思太浮躁,但庆幸的是快节奏并没有泯灭掉内心对平静的人和事及文字的向往。我欣赏梦天涯这样欢快不失沉静的叙述,在这看到从容,淡定,心净如明月。
  讲讲读后感:
  第一、文章开头是败笔,没有震撼,显得累赘,对部分读者会带来负面的阅读情绪。“写下这个题目,我的心里泛起了阵阵暖意。这话不是我的原创,可用来表达我此刻的心境,正好”。类似的表达,还有看到这个题目/写下这个题目,我笑了/我难过了等等,读者往往不接受这种模式,就是你一下子就给全文定调了,过于明显,创作应该把这个调子藏起来,让人放到大背景里去体会,去揣摩,去判断,不需对题目阐释和交代写作动机。
  第二、往深处看,还有些生涩,朴素得不够。“一首诗就从我的口中滑了出来”,我觉得这个“滑”字可以再斟酌。
  第三、大抵叙事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散文,叙述上都比较明快,简洁,《你是我的梅花》做到了,予人舒适、平和、充满幸福之感。这是一篇不错的散文,除了开篇略有瑕疵。
  
  晚亭
  致梦天涯:
  非常开心,能在探索栏目里再次读到品读到梦天涯的文字,当然,于初来探索栏目的文字一比较就不难发现,进步是显而易见的,甚至让人吃惊。应该说,文字已经从单纯的描写与抒情提升到了哲理思考的深度,这样的变化实在令人惊喜。此刻,只想顺着作者的文字,作者的思路,以及作者成长的脚步来追根溯源,在安静的解读中,完成一次和作者一样的心灵探索与飞翔。
  这篇《你是我的梅花》抒情成分浓厚,真实再现着作者的触景生情,文字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而透过文字与场景表象的背后则是作者感悟的渗透。因此,对于这样的一份提升,不但是文字上的进步,更是思想境界的质的飞跃。
  文章开篇直扣主题,一句“这话不是我的原创,可用来表达我此刻的心境,正好”便将一个小小的悬念呈现在作者面前,油生出暖暖的感觉便奠定了此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接下来的段落是描写梅花在意念上的感受,不但赋予了梅花以情感生命,更是一份诗意的呈现,此段落可以无须依托全文的走势而单独存在,已经就是一篇对梅的美好赞叹。但在结合了开篇段落的文意后就会发现,第一和第二段之间的过度略微有些硬了。总体来看,此开篇一句呈现出的感情基调明显上扬,后续段落亦有抑的成分,但却力度稍显不足。试着重新排列一下:
  写下这个题目,我的心里泛起了阵阵暖意。这话不是我的原创,可用来表达我此刻的心境,正好。
  (只是,)梅,好像生来就是让人寻找的。如果轻而易举地就让人看到,好像它就不是梅花,而是随随便便的什么花花草草了。(梅,)它就像个隐士,或者隐于闹市,或者隐于乡村,或者干脆就隐于某个人迹罕至的一隅。(让)人念叨着它的名字,想象着它的样子,怀着满腔的敬畏之心,去追寻它,哪怕路途遥远,哪怕天气险恶,哪怕孤独寂寞。(在我心里,)寻梅,就像是去拜见一位神交已久却从未谋面的知己,寂静,欢喜。
  在文章的第三段和第四段的描写上,作者的感情发展教之前的上扬有了明显的跌宕,让人感受到了一波三折,却是耐人寻味的,尤其喜欢第三段的结尾句,一个很好的情感收势,不但有让人安静阅读的力量,为读者留下了广的思考空间,也为作者情感的蓄势待发做好了准备。需要注意的是,该段落中的第一人称使用过于频繁,不但让人有赘感,而且也限制了读者的情感发散,这个需要注意。
  在细细品读后发现,第四段与第五段的情感处理上有跳跃之感,张弛安排上还需要继续斟酌。试着做了下调整:
  记得朋友说过,这个园子里有梅。我是第二次来这个园子,第一次是在春夏之交,许多不知名的野草刚刚开花。在园子里转了很久,见到了许多认识的不认识的树木,也见到了好几只没见过的鸟儿,它们“扑噜”一声,从我眼前飞过,钻进树林不见了,唯独没有见梅。这不能怪梅,只怪我还不认识它,也不曾思念过它,也许它早已藏在某个树丛中悄悄地见过我了。那次到园子里去,是漫无目的地闲庭信步,这次不同了,这次是专程去看梅的,渴盼着梅能给我带来安慰和向上的力量。
  怀着一颗无比沮丧的心,在一个有着暖阳,却刮着冷风的日子,独自到游园里寻梅。虽然没见过梅,却已经非常喜欢它了。
  接下来,作者安静的文字带来灵动而生机的画面,并在一句“它们的躯体枯萎了,它们的梦想还在,灵魂还在,春风一吹,它们马上就会绽开花蕾。”揭示出生命的意义,轮回的真相,着实让人感动并欣慰不已。
  写到这里,视线离开静物的烘托,作者带来美丽的意外,将文章构筑的意境灵动并感性起来,不但让人感受到作者呼之欲出的快乐,还有一份因寻找带来的激动,在音乐的悠扬映衬下,越发相得益彰起来,为读者铺陈出一份美好,更多的意犹未尽的喜悦。
  文章后续的三个段落,作者由对梅花的寻找引申出朋友就是梅花,亦是可遇不可求的,更得出“寻梅的意义,不在梅,而在寻。在寻梅的过程中,获得快乐,获得真情,甚至悟到生命的真谛,这才是寻梅的真正目的。”有力的升华与拓展,达到了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让我们透过现象表层及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作者的观点及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这是积极人生态度的体现,也是深厚阅历的沉淀,更是睿智的萃取与总结。
  不得不说的是,作者在朋友一句“你是我的梅花”的引导下,经过联想,让文章拥有了丰富的内涵。并在季节、自然与心情等多角度的穿插与融合下,于自然场景的变换和心情的转化中,使得文字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富含审美情感的思想,足见作者的睿智与文思的敏锐,令人赞叹。
  文章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除了前面说的关于第一人称的使用过于频繁让人有赘感外,个别地方还有断句的迹象。如果还想追求音乐的连贯与完美,个别段落在安排上还需要多斟酌。
  整体来说,读这样的文字真得是享受,亦是一种陶冶,不但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睿智,也是心灵的一次荡涤,值得细细品读,慢慢回味。
  最后,祝梦天涯笔健文风,多出佳作,问好!
  
  随风赏雨
  致梦天涯:
  梦天涯老师是守望和我的老朋友,也是在众多守望会员朋友中,给予我非常多感慨和惭愧的朋友。从和梦天涯老师结识到今天老师再度到探索做客。梦天涯老师无论是作品的数量和文字的水准,都处在一个势态很猛的上升通道之中。正是这种势态,着实令写不出像样文字却还摇头晃脑地对别人品头论足的我汗颜。
  梦天涯老师此次是带着“希望各位朋友们能真诚地指出这篇文章的不足”的愿望做客探索的。因此,做为老朋友,我便遵旨“斗胆冒犯”,咱们从题目开始慢慢聊……
  题目带有一种“惑”的吸引力。梅花尽管多被誉为刚烈、圣洁的化身,但也可用来形容女性的洁、美。而题目“你是我的梅花”中的“你”,则有很强的男性语气感。所以只看题目,对文章的内容便有了“情感类”的初判。于是便有了“惑”的猜测;便有了对文章以“解惑”为目的阅读。
  开篇的一段,言简意赅,即解释了题目的由来,也延续了“惑”的引力。不温不火,恰到好处。
  接下来,写梅花的与众不同,点明寻梅的初衷,并用“寻梅,就像是去拜见一位神交已久却从未谋面的知己,寂静,欢喜。”一句,为后面的文友见面做铺垫。构思巧妙!
  “觉得和梅有种宿命的渊源……。”这一段,有待商榷。什么叫“宿命”?什么叫“渊源”?宿命:指一切皆被上天安排妥当(当然,在哲学方面是唯心观点,否认事物的发展规律,另当别论)。渊源:比喻事物的本源。所以我认为觉得“和梅有种宿命的渊源”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和梅花有一种被上天安排好的缘分,并且这个缘分是有极其深远的根源可追溯。可接下来笔者一句“往年的冬天,我是从未想过梅的”的描写,让我大跌眼镜,再往后看:“往年都没有想过梅,……只是今冬的一个念头,便开始思念它”,“一时之念”与“宿命的渊源”明显是自相矛盾了。败笔!此文最大的败笔!
  接下来的3个自然段,写寻梅而不见梅的过程和心境等等,看似毫无波澜的文字,恰为“寻梅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的文章立意做了巧妙的诠释。很好!
  有关葫芦丝的这一自然段的描写,我个人理解作者是经历了的“寻梅不见梅”郁闷之旅后,期待突然出现“柳暗花明”的一种心情。即继续加深对寻梅艰难的描写文字力度,又为后面友人的出现做铺垫,来最大化地为“最终见到想象中的梅”的喜悦心情做渲染。这段,是笔者用心良苦的一段,看似跑题,但必不可少。只是文字还可以再精炼一些。
  接下来的文字,开始字字围绕主题。未曾谋面的文友来了,因为对文字的共同的情趣,使得初次见面的朋友间,没有了陌生、没有尴尬。更没有问题中那想象出来的“迷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之后,豁然开朗,纯洁的友谊之花,正是那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梅花。缺憾是,在此时此刻的心情的描写上,笔者有些直白了,有些惜字如金。那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悦感,没能得到淋淋尽致的展示。
  该打住了,脑子被几日来持续的低烧烧得糊涂了,稀里糊涂地写了这么多,想必早已经让梦天涯老师握紧了拳头,要狠狠地捶打我一番了。点评的是否得当,还请老师海涵。能力尽管不济,但心是真诚的。
  最后,代表探索的全体同仁,向始终支持我们工作的梦天涯老师致敬!期待我们继续的合作!
  
分享:
责任编辑:晚亭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