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浏览的读者
|
见招拆招
![]() 记得看电视剧,最喜欢的就是这四个字,见招拆招。 因为某件事,和客人谈的时候总觉得对方有时咄咄逼人的感觉, 这时怎么办呢?找找对方这么做的原因, 是否对方手中有绝对利己的底牌, 还是知道我们的某些弱势之处。 如果我们有对己不利的问题,就要想办法把矛头转个弯, 比如我一直担心某个问题,而且对方也知道, 对方用这个一直咄咄逼人,将局势转为对他有利的那一面, 这一招简直令我们防不胜防,焦头烂额。 对方继续投出另一招,想用签合同的办法套牢我们, 当然这种合同是受当地法律保护的, 如果不仔细看,没什么区别, 但是就算合同里没有明示, 只要合同名称是举个例子“专用使用权”(名词我改了一下) 那么我们将完全失去优势,都是对方说了算。 幸亏提前上网查,也问了相关部门, 既然知道这种合同的厉害,当然不能答应签, 因为这个问题,我们之间还争执过, 甚至我说换一个方法去做,这个办法太伤人脑筋了。 经过半个月的冷静期,我们重整旗鼓, 首先解决第一个矛头,将代理人的名字改成国内的另一人, 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他们之间想沟通就没那么简单了, 更别说针对我们了,于是这个问题解决了。 继续解决合同这一块, 首先我们了解熟悉这种合同的厉害之处, 又咨询相关部门的行家,于是确定这个合同不签就是对的, 只要我们不签,主动权就还在我们手里。 可对方一直穷追不舍一直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 想用他们自己的优势非要签下不可的架势, 这个问题我们确实慎重考虑过了, 该怎么化解这个问题呢,大家都认识多少年了, 不能因为这个伤了感情,又不能完全放弃, 只好又请教行家了,对方给出明确答复, 让对方拿出诚意,想要独家代理权可以, 首先合同的名称不是‘专用使用权’,内容里面只涉及独家销售; 而且前提是要么拿出类似‘订金’之类,要么双方的合同中明示, 在1~3年之内根据对方的营业绩效,再来重新协商这个问题。 对方被这句话再也无话可答了,于是这个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现在回头想想,我们又过了一个坎, 之前因为这几个问题一直挠头,睡不着觉, 我们之间也因为这个问题有了分歧, 我真的恨不得一刀切断,再回到原点保持我自己的主张, 不走这个方向了,还是转让算了; 不过那位行家曾经对我说,产品也该出来问世了, 这样怕这怕那,一直掖着藏着应该不是你的本意, 都希望早点见光,自己亲眼看看市场的反应, 这也是支持你的亲人朋友想看到的。 于是我们也想好了,继续咬牙坚持勇敢开拓其他的出路, 把这两年看谈判书学到的东西一次使出来, 人生啊,本来就是一直向前一直学习的过程, 大不了见招拆招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