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饭余茶谈>我的老家“刘行镇”(八)

我的老家“刘行镇”(八)
——儿时的记忆
  作者:石拓 发表:2015/1/31 14:55:55 等级:4 状态: 阅读:1340
  编辑按:刘行镇成为故乡人心头永远的记忆,虽时光不再,但那份对家的追忆永远清新。
  
  刘行镇是我熟知的老家,儿时每年总要去好几次,老家的长辈总是拿我当作“开心果”。祖母“清炒黄芽菜”的清香美味,至今记忆犹新。祖母“清炒黄芽菜”的烧法,我早已学会,可以算作传家之菜肴。现在,只要到了冬天,我在家里经常烧“清炒黄芽菜”,家人也喜欢吃,尤其是我的儿子。我记得,叔父只吃鱼肉不吃鱼皮,我还记得,姑母抱着我到邻居家串门,我也记得,漂亮的婶婶说起话来,小声小气。今天,回想起老家过去的一切,犹如昨天一样。
  刘行镇与江南所有古老的城镇一样,都是沿着河流自然建成。这是因为古代的江南,水网密布河流纵横,有着水乡泽国的美誉,船只几乎是江南人唯一的交通工具。除此以外,河流不仅是最佳便捷的交通,也是居民的水源。刘行镇得益于那条可以行驶商船的小河,因此交通与运输十分便利。
  自古以来,小镇沿河自然形成了两条街,即南北走向的南北街(刘行老街)和东西走向的东街。南北街和东街的交汇处,成“丁”字形,也是小河顺南向东的拐弯处。拐弯后的小河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石拱桥联接了南北街,桥的北边叫北街;桥的南边叫南街。同时,这里也是东街的起点,东街的尽头,就是上海著名的沪太路。位于沪太路上的“白荡桥”,也是横跨小河的两岸,“白荡桥”是一座可以承载卡车和客车的现代公路桥。“白荡桥”与街路上古老的“石拱桥”遥相呼应。
  我不知道小河的名字,住在小镇上的人,似乎从来也没有提起她的名字,尽管生活在小镇上的人,每天喝小河的水,用小河的水。小河总是默默无闻的流经刘行镇,她是刘行镇的母亲河。
  多少年来,小河默默无闻地经过刘行镇后,往东南方流去,流经顾家宅(顾村镇)后注入蕴藻浜,与蕴藻浜一起汇进了黄浦江。如今,陆路交通已是十分的发达。原来穿梭在河道里的摇橹船、机帆船,有好些年不见了,小河已经失去了交通的功能,河水也不能再饮用。
  刘行镇的镇子不大,东到沪太路,南至宝安路,西面以小河为界,北面自然延伸到农田。也就是说,南北不过二里来路长,东西顶多一里多点路。
  刘行的镇子虽然不大,但地处交通要道。始建于晚清的沪太路南北走向,这是一条由上海市区直通外省市的公路。沪太路在此,北上经罗店镇通往江苏省的浏河、太仓等地;南下经过大场镇直达市中心的闸北区。同样也是建于晚清,东西走向的宝安路。在此往东,经杨行镇直到位于长江口的宝山县城;往西,经广福便可到达安亭镇和安亭火车站。刘行镇位于两大交通的交汇处,在军事上成为了要地。
  由于刘行镇的地理位子特殊,上世纪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八·一三”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里是战场,战场很大。尤其是“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日双方投入的兵力很多,也十分精锐,因此战斗进行的空前激烈。日本兵出动了航空母舰、海军陆战队。从停泊在长江口外日本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日本兵飞机、海军陆战队的大炮,对包括刘行镇在内的四周,如月浦、罗店、杨行、大场等地,进行狂轰滥炸。
  中国军队浴血奋战,也出动了飞机,仅有的为数不多的飞机,对停泊在长江口沿岸的日本战舰,进行轰炸,以阻止日本海军陆战队的登陆。中日两军在这小小的上海滩,在刘行镇的四周,除了进行惨烈的空战和陆战,也有海战。
  刘行镇遭受到了空前的劫难,我的老家被日本兵炸毁,父亲的亲朋好友被日本兵的轰炸机炸死。刘行镇曾经一片火海,被日本兵轰炸的支离破碎,小镇几乎夷为平地。但是,中国军队英勇不屈,拼命死守刘行镇。
  “八·一三”淞沪会战中,随着刘行镇等要地的失守,日本兵顺势沿着沪太路长驱直入上海特别市。与此同时,日本兵沿着宝安路,西南方向长驱直入安亭火车站,切断上海通往南京的“沪宁铁路”,东北方向长驱直入宝山、吴淞、江湾等地,加之从金山卫登陆的日本兵,由南向北包抄上海市,因此上海随之沦陷。由于上海的沦陷,包括祖父一家在内的上海百姓,顷刻之间成了难民。那个场景真是惨不忍睹呵,中外战地记者,在当时用胶片记录下来了,那个惨不忍睹的场面。成千上万的难民涌入了外国租界,上海的外国租界一时成了“孤岛”。
  1937年8月13日起的中日“淞沪会战”,标志了我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举世闻名的中国人民“八年抗战”从此开始。一场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战争,就此拉开了帷幕。
  如今,我们看到的刘行镇是经过浴血“抗战”八年,胜利以后,小镇的百姓在废墟上陆续重建的,例如我的父母于1946年,在被日本兵炸毁的祖屋废墟上,出资重新建造了老家祖父家的房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据说,不久老家刘行镇的祖屋,也将“动迁”。也许,古老的刘行镇随着“动迁”而不复存在。我的老家继续满清之后,将再一次面临“迁移”。
  
分享:
责任编辑:香奈儿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5/2/11 13:56:16  
该作品已收录守望文学网2015年1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祝贺! 敬请关注: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68&Id=1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