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的秋虫
![]()
立秋过后,台风随之经常光临。在西南风的面前,海面上吹来的东南风,占据了上风。阵阵凉风带领着大雨,驱散了大陆上的热浪,天气终于转凉了。入夜以后,院子里的声声虫鸣声,在告诉睡梦中的我,秋天来了,秋天已经来了。
我家的院子不大,但每到秋天,院子里总有昆虫们的鸣叫声。因为这些昆虫,只有到了秋天才鸣叫,故有秋虫之称。 我家院子里的昆虫,有的会鸣叫,有的则不会。昆虫的来源,有自然生长的,也有人为放养的。因此,品种也有好几个。自然生长的昆虫,有蝈猛、螳螂和蟋蟀,还有叫“百脚”和“西瓜虫”的,也有蜘蛛和蚂蚁的等等。人为放养的只有“结铃子”一种。不过,“百脚”、“西瓜虫”和“蚂蚁”之类,一年四季都有,但是不会鸣叫,属于“哑巴”之类的一族。 “蝈猛”是蝗虫的一种,属于“直翅目蝗科”中的昆虫,俗称蚂蚱,其种类繁多,据说全世界有一万多种,分布极广。我家院子里的蝈猛是属于,尖头绿色的那一种。这种蝈猛以食院内植物的嫩叶为生,属于害虫一类。螳螂属于“螳螂目螳螂科”,以食昆虫等为生,属于益虫一类。 蝈猛和螳螂,似乎天生不会鸣叫,即使会鸣叫,声音一定是极轻的。因为我从来没有听到过,即使在寂静的时候。或许它们也会鸣叫,只是我不会识别摆了。 其实,包括秋虫在内的所有昆虫,尽管它们的鸣声优美,楚楚动人。但声音不是来自嘴巴,它们的嘴巴不会发声。昆虫们的发声,主要来自身体上的某些部位。这些部位,要么产生一定节奏的摩擦,要么产生一定频率的振动。例如:翅膀的振动。由于摩擦或振动,在空气中产生了振动波,这就是昆虫发出声音的来源。而这种由昆虫发出的声音,就是俗称的虫鸣叫声了。所以,所谓的声音就是一种,在空气中振动的波,即声波。 在秋虫的鸣叫声中,要数蟋蟀与“结铃子”的声音最为好听了。 院子里的蟋蟀是自然产生的,属于野生的那种,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每年的热天,只要第一次听到蟋蟀的鸣叫声,就知道秋天即将来临。而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院子里的蟋蟀们开始了大合唱,此时,已知一个名叫白露的节气,即将来临。白露以后,蟋蟀的鸣叫声,明显的带有沧桑感。由慷慨激昂,变成了苦苦哀求。尽管蟋蟀好斗,争强,但面对死亡,还是慷慨万分,万般的奈何呵。 会鸣叫,也会打斗的蟋蟀,申城人称之为“二尾子”,即屁股上长着2根“刺”,性别为雄性。雌性的叫“三尾子”,屁股上长着3根“刺”。“三尾子”不会鸣叫,也不能用来打斗,只能用来“结铃”,即交配。经过“结铃”的“二尾子”,打斗时十分勇猛,你死我活的。至于“三尾子”们是否也打斗,这个我没见过。不过,“三尾子”们不会鸣叫,却是事实。 蟋蟀是一个大类,有许多品种,例如:油葫芦,“飞机”蟋蟀,棺材板等。蟋蟀的这些品种,从它们的体型上来区分,是很容易的。油葫芦的体型很大,大腿的颜色是深棕色,大腿上的“毛”又粗又长;飞机蟋蟀顾名思义,就是会飞的蟋蟀;棺材板的头前额片平。 飞机蟋蟀与棺材板,如今已是少见了。尤其是“飞机”蟋蟀,在申城,几乎已经绝迹。 从前,只要过了立秋,每天夜里马路边的路灯周围,总有成群的飞机蟋蟀,围着路灯乱飞。我们小的时候,因为好玩,静候在路灯的下面,专门等待飞累了,掉在地上的飞机蟋蟀,把它们捉住,拔去飞翅,饲养在玻璃瓶中。“棺材板”因为“名声”与体型的问题,要么不被捉住,一旦捉住,必定摔死,还要自认为晦气。油葫芦与“棺材板”有着相同的命运。 不过,油葫芦中“二尾子”会经常地鸣叫,叫声也动听。如今有专门供应的市场,如花鸟市场。 我家院子里的野生蟋蟀,也许只有两种,一种是申城常见的那种鸣声好听的蟋蟀,即俗称的蛐蛐;另一种就是油葫芦了。蛐蛐的叫声“瞿、瞿、瞿”,油葫芦的叫声“嘘嚅嚅、嘘嚅嚅、嘘嚅嚅”。我为了虫鸣声的多样性,特地到花鸟市场买回“结玲子”,放养在院子的草地里。 “结铃子”又叫“金铃子”,或“黄玲”,也是属于直翅目蟋蟀科的昆虫。这种小虫的鸣叫声,清脆而不烦人,非常地好听。申城人之所以称之为“结铃子”,是因为它的鸣声是“结铃铃、结铃铃”而得名。称为“金铃子”是因为它的鸣声,如同金铃般的清脆。“黄玲”的名称,则是来自于它们的颜色。“黄玲”们的颜色是有光泽的淡黄色,头上长着两根长长的触须,十分好看。 仲秋的夜晚,不管阴晴还是下雨,秋虫们按时演奏起了奏鸣曲。一曲接着一曲,不知疲倦,也没有终场。此时,我总要静坐在院子里,斟上一杯酒,切上几小块月饼,一盘坚果。喝着陈年的老酒,细听秋虫们的鸣叫声,桂花发出的阵阵清香,充满了整个院子。我在秋虫的奏鸣曲中,在桂花的清香之中,在月光下,在秋雨中,忘记了人间的烦恼,投进了大自然的怀抱。 深秋时分,院子里秋虫的鸣叫声,终于稀稀落落了,仅剩几条秋虫的鸣叫声,好像在哀鸣,哀求长生与不老。事实上,国人中的达贵富人,何尝不在追求? 其实,追求长生不老的,何止国人?然而,方士确实是土产,因为方士们教人长生不老,所以经久不衰。虽然,历经了二千多年,虽然方士们的理论,没有催生出化学,但不断地发展与壮大,确实是真的。与以往不同的是,已经冠上“高科技”了。 既然有登场,必定有落幕。秋虫们的奏鸣曲,终究将在冬天里消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