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饭余茶谈>我的老家“刘行镇”(十)

我的老家“刘行镇”(十)
——儿时的记忆
  作者:石拓 发表:2015/2/13 15:09:36 等级:4 状态: 阅读:1653
  编辑按:不仅是家人对“老家”的缅怀,更是国家对那段历史的集体记忆。谢谢作者为我们怀念提供了史料。
  
  古老的刘行小镇,没有一间古老的建筑,哪怕是建筑于清末民初。现在,大概很少有人再去时会留恋这样的小镇,甚至有人怀疑,这是一个古老的小镇吗?尽管它曾经是上海特别市管辖下为数不多的古镇之一,同时,也是刘行乡乡政府的所在地。
  刘行镇之所以说它古老,因为这是客观的事实,至少在清同(治)、光(绪)年之前,就已经存在。也就是说,在我家迁来之前,刘行镇已经是存在了的。刘行镇之所以没有一间古老的建筑,并不是因为刘行镇的人,所造的建筑物不牢固。而是因为战争,规模空前的战争。
  事实上,在刘行镇的周边,素有“金”罗店(镇)、“银”南翔(镇)、“铜”真如(镇)、“铁”大场(镇)之称的四个古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哪个古镇还留有明、清或民初的古建筑呢?就是有,那也不过是战争留存下的断垣残壁;哪怕是坐落在南翔镇上,著名的江南古代园林“南翔古漪园”中的建筑,全部都是解放后修复重建的。
  二十世纪的上半叶,刘行镇和周边的四个著名古镇一起,经历了三次战争。三次战争中的两次,是抵抗外国侵略,一次是解放战争。在这几次的战争中,尤其是那场抵抗日本侵略的“八·一三”淞沪会战,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日双方在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上海滩,聚集了一百多万的军队,其中中国军队七十几万;日本兵三十余万,从热天战斗到了冷天,激战了三个多月。除了外国人的租界外,包括刘行小镇在内的上海多个地方,如闸北、杨浦等,几乎全被日本兵炸毁。我的祖宗在同(治)、光(绪)年间,从“老北站”迁移到刘行镇所建的房子,就是毁于日本兵的轰炸。上海百姓所遭受到的劫难可想而知。
  “八·一三”淞沪会战的结果,是上海百姓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于这个沉重的代价,使得上海,以及上海周边地区的工厂、学校、商店等,能够迅速迁往祖国的大后方。后来,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有人说上海人是小气的,上海人的“精打细算”,是证明小气的最好例子。有人说上海人会过生活,上海人家的生活被打里的“有章有法”,上海人“精致”的生活是最好的例子。在他人看来还有点小资的情调。
  其实,上海人也是刚烈的、具有冲锋陷阵大无畏的精神。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百年间,上海人始终前赴后继的在战斗。就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上海在工农业、商业、金融业、教育等,诸多邻域内的发达,当时,全国国民经济的产值,上海的贡献几乎占到了一半。上海人用他们的智慧与才能,无私的支援了全国各地的建设。我家也不例外。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久的将来,刘行镇也许不再存在。曾经存在过小镇的土地,也许将被钢骨水泥所覆盖,也许建造高楼大厦。可是,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事,将被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终将成为一段难忘的历史。这段历史有欢乐,有荒唐,也有过悲壮。
  将来,我的子孙也许会告诉人家,他们所熟知的老家,在上海的××路×××号,他们的父亲会告诉他们,他们的老家是在外环路下、沪太路近旁的“刘行镇”。
  我想,今后生活着人一定会知道,他们今天生活的这片区域,过去曾是一个古老的集镇,这个集镇就是刘行镇。刘行镇的人们,在社会的守旧与进步面前,宁愿牺牲自己而选择了进步。他们一定也会知道,这里曾经是现代的战场,刘行镇的人们,在民族生死的紧要关头,与全国同胞一起挺身而出,以牺牲自己的代价,维护了我们民族的尊严,领土的完整。地底下先辈们的白骨,才是今人生活的基础。
  写到这里,免不了有些感慨。
  (全文完)
  
  附:上海近现代几个重要事件。
  (1)第一次鸦片战争:清道光二十年——二十二年,即公元1840年6月28日——1842年8月。1842年6月英军进攻上海,大清帝国的江南提督陈化成战死,上海失守。8月29日大清帝国与英国,在南京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战争就此结束。
  (2)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11月29日,中英公布《上海土地章程》,又称《上海租地章程》,在上海的外滩地区设立英租界。我的祖上第一次迁移。
  (3)洋务运动,始于1861年,败于1894年。
  (4)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称公共租界。
  (5)清同(治)、光(绪)年间,公元1873—1876年英国怡和洋行投资建造“沪淞铁路”(窄轨轻便铁路)。我的祖上第二次迁移。
  (6)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底,清政府拆除“沪淞铁路”。
  (7)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清政府在“沪淞铁路”路基的基础上,重建“沪淞铁路”(宽轨重型铁路)。
  (8)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9)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11月3日上海光复起义。
  (10)民国16年,公元1927年民国政府成立上海特别市(租界地以外)。
  (11)民国21年,“一·二八”淞沪抗战,1932年1月28日~3月3日。
  (12)民国26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始于1937年8月13日,结束于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八·一三”淞沪会战,标志了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3)民国34年,公元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签字,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胜利。
  (14)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15)“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1961年。
  
分享:
责任编辑:香奈儿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5/3/12 10:02:16  
该作品已收录守望文学网2015年2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祝贺! 敬请关注: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68&Id=1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