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婆与她的贡献(一)
![]() (一) 一般认为黄道婆生于南宋的淳佑年间,约公元1245年左右。大约殁于元朝延祐年间的上海老家,但具体的年月不详。不过,黄道婆出生于上海华泾,同时也殁于上海华泾,即现在的上海市闵行区华泾镇,这是确定无疑的。黄道婆的墓地,位于她出生地不远处的“东湾村”,这也是确定无疑的。 黄道婆的这个名字,应该是汉族百姓对她的尊称。因为,关于她的真实姓名,则是考证上的一大难点。相关资料实在太少,少到几乎不见文字,只有民间的流传。所以,关于她的姓氏,以及她的大名一直有几种说法,比较可信的说法有两种。 一是“黄”姓说,即黄道婆本姓黄,名道。这个问题在今天的人看来,回答是肯定的。然而,在她生活的年代,是一个封建专制社会的年代,女子嫁人随夫姓。原姓跟随在夫姓的后面。例如:女子姓纽、男子姓杨,拜堂成亲后,女子便是“杨纽”了。如果女子有姓无名,那么只要在姓后加个“氏”字即可,按此例就是“杨钮氏”了。因此“黄”姓说的必要前提是,黄道婆她没有婚姻史。 二是“道”姓说,黄道婆本姓道,有过婚姻,嫁给了一个黄姓的男人,因为没有大名,里应叫“黄道氏”。后来由于她对社会对百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得到了百姓的敬仰,给予“婆”字,以表尊敬,故其名曰“黄道婆”。古汉语中“婆”字是对能干已婚女子的一种尊称。所以人们不叫她“黄道氏”,而叫“黄道婆”,应该也是可以的。 有文献认为,黄道婆“她八岁当童养媳,因不堪封建家庭的虐待,被迫离乡别离,乘搭航行于闽、广间的海船,流落到崖州(今崖县)”(《黎族简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第1版)。黄道婆既然“八岁当童养媳”,想必已是嫁过人,男人是谁?是否拜过堂?此文献没有交待。至于“离乡别离”,到底是自己一个人的“离乡别离”,还是与众人包括自己男人在内,一起的“离乡别离”?“离乡别离”的时候,黄道婆大概有几岁,八岁?十来岁?还是十几岁?此文献中也没有交待。 因此,本文认为,“黄道婆”这个伟大的名字,应该是汉族百姓对她的尊称。 至于黄道婆的姓氏究竟如何?有专门家的研究和考证。不过,可以十分肯定的是,第一,黄道婆确有其人,且是女性;第二,她出生于上海,在海南岛的崖州生活了许多年,后来又回到了上海老家,且殁于上海。(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