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婆与她的贡献(十二)
![]() (十二) 黄道婆出生一介贫民,其本人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贫民,她从小随长辈逃生,背井离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一直流落到了海南岛的崖州。海南崖州距离她的家乡上海,有万里之遥。 海南崖州是黎族人的居住地,善良的黎族人民收留了她。她在黎族人那里,辛勤的耕耘,融入了当地生活。她从黎族人那里,学会了原始的棉纺织技术。 几十年后的某年某月,黄道婆用她惊人的毅力和非凡的勇气,在元朝的元贞年间,又一次历经千山万水,艰难险阻,回到了她的家乡上海,此时的黄道婆已经五十有余了。一个五十有余的女性,她在家乡的创造与发明惊动了天地,永远载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史册。 黄道婆所开创的棉纺织科学与技术,使得平民百姓,能够穿上柔软的棉纺织品。她所提出的机械原理,和她所发明的机器,奠定了当时的手工业基础,使得手工业机械发挥到了极至。尤其是她独立于世界上其他的民族,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曲轴和连杆”机械装置,并且应用在她所发明的纺纱机上,更是影响深远。 元朝前半叶的某一天,黄道婆离开了人世。离开的时候她一定很安详,一定很平静,后人不知道是在何年何月。只是知道,她的墓地位于离她出身地的不远处,即现在上海市闵行区华泾镇东湾村。 高出地面的青砖围墙内,有一个长满了青草的土堆,这个土堆就是黄道婆的墓。墓有墓碑,墓碑上刻有她的名字,好像没刻墓志铭。不过,百姓知道她的故事,知道她传奇的一生和伟大的贡献。 每年的清明时节,总会有人来祭扫,祭扫的人很多,络绎不绝。坟墓也是有人来修善,几百年来从不间断,所以一直完好保存至今。 几百年来,从未有盗墓的人来光顾,他们知道墓主人的财富全在人间。在人间,取之不尽,用之不绝。 几百年过去了,墓地周围的万亩棉粮田地,随着上海县制的撤销,一起成为了往日的记忆。只有墓地前面不远处的黄浦江之水,仍在川流不息。 如果说美国人发明了电脑(电子计算机),然后又发明了一种电脑用的高级语言,即“C-语言”。于是,在美国出现了世界上闻名遐迩的微电子研究中心,即所谓的“硅谷”。C-语言几乎成为“硅谷”中所有研究工具的基础。那么,完全可以说,七百年前的黄道婆,在中国上海引种了棉花、发明和改进了棉纺织机械,使得上海成为闻名天下的棉与棉纺织业的中心,两者之间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天生黄氏,乃百姓之幸,国人之骄傲也。(全文完) 附:上海在南宋属于华亭府管辖,元朝至元二十九年,即公元1292年建上海县。黄道婆的家离上海县城(西南面)二十来里路。元、明、清三代的上海县城,就是现在上海市的老城厢。民国时上海县衙迁往莘庄镇,公元1992年上海县撤销县制,建闵行区。 ![]()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5/12/4 14:19:32
[推荐]该作品已收录守望文学网2015年10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祝贺!
敬请关注: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68&id=13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