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受邀去过的城市(六)
![]() 【六】上海 我是上海本地人,我也出生在上海,从小至今一直居住在上海。因此,我了解上海的过去,也看到上海的现在。我的散文大多写的是上海,因为我熟悉上海。 上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从元朝元世祖忽必烈的至元二十九年,即公元1292年建立上海县起,至今已由700多年的历史。 自从元朝的黄道婆先生,在棉与棉纺织领域中的杰出贡献,使得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一举成为了全国最发达的地区。由此可见,科学与技术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性。 我国近代出现的海派文化,源自于上海。现代的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一座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1991年国际聚合物加工联合会,英文简写PPS,在中国上海举行“亚太地区PPS学术论文报告会”。报告会由交通大学承办,报告会的地点是在“上海波特曼大酒店”。会议虽说是“亚太地区”,但来自欧美的科学家也不少。我被邀请参加了此次会议。 我没有跨出过国门一步,可是刊登我研究论文的杂志,则是向国内外发行的,国外的同行可以通过文献资料,了解我的研究。我的读书和研究都在国内,我是通过文献资料,了解国外同行的研究进展。这次会议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的一次,站立在国际科技的讲台上,报告我与我的合作者的研究成果。会议期间与外国科学家的交流,我终生难忘。 上海进入到了九十年代,“下岗”已经成为了趋势,我预感到我的工作行将结束,“下岗”已经在向我招手。我想,即使“下岗”也无所谓。因为,我曾经走进世界科学的殿堂,这已经够了,我没有虚度我的人生。 一条黄浦江将上海分为了浦东和浦西,浦东和浦西,高楼林立,上海原有的石库门建筑,连同老上海的弄堂文化,正在逐渐消失,就连上海“闲话”也在发生变化。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上海的本土文化已经所剩无几了。 幸存下来的上海石库门建筑老弄堂,有些改建成了商铺。商人们在商铺内叫卖,变了味的曲解了的老上海“市井文化”,而鼓起了腰包,大房东们更是财源滚滚来。(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