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饭余茶谈>杭州山沟沟游记(3)

杭州山沟沟游记(3)
  作者:石拓 发表:2020/2/21 18:58:19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837

  我从小生长在申城,是申城的本地人。要是不出申城,是看不到山川的美景。这是因为,上海地处平原,没有山川。假如把位于松江区的佘山,算作山的话,其高度也不超百米。一眼望去,几乎就是一个凸起在田野上的土墩,一个孤独的土墩。然而,申城周边多山,距离最近的也是最为著名的有,位于苏州的灵岩山和天平山。
  
  不过,上海邻近的江苏和浙江多山,尤其是浙江,有着连绵不断的群山,但海拔都不高,通常只有几百米高的光景,属于丘陵地带。所以,只要一出申城,无论是去苏州,还是到杭州,都能毫不费力地游览,游览富饶而美丽的青山和绿水。
  
  现在,我们的旅游团队,已经身处杭州余杭的大山深处。早餐以后,我们将游览大山深处的“山沟沟”景区。此时此刻,我虽然已到中年,还是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心想,山沟的两边,一定是山高坡陡,山沟的景色也一定很迷人,尤其是目前的金秋时节。
  
  早餐以后,我们乘坐旅游大巴来到了“山沟沟”景区,景区由二个景点组成。进入景区需要购买门票,门票的票价是98元,我们因为是一个几十人的团队,按景区的规定可以享受优惠,优惠后的价格是70元。
  
  在门票的价格中,包括了景区的“小交通”和导游费,以及二个景点的参观费。这二个景点分别是,“汤坑区”和“茅塘区”。由于二个景点相距较远,所以二个景点之间的链接,是乘坐景区提供的小巴,这就是所谓的旅游行话“景区小交通”。
  
  我们一行人的游览是从茅塘区开始的。
  
  “茅塘”是一个地处高山密林深处中的古老的村落。这个古村落四面环山,自古只有一条小道穿越这个古村落。因此,古村落通往外界的道路有二条,一条是从村落的一头通往外界,另一条便是从村落的另一头通往外界,两头通往外界的方向是相反的。
  
  不久以前,穿越村落的古道,还是原来的羊肠小道,交通十分地不便。因此长期以来,外界很少有人知道,在个深山老林里还有村落,况且还是个自古就有的村落。
  
  如今,旅游公司为了方便游客的旅游。旅游景点的开发者,凭借着现代先进的机械设备,不仅拓宽了古道,而且在古道旁的悬崖峭壁上,修建了一条通往古村落的小路,小路由栈道和用石块砌成台阶组成。新修建的山路在古村落与古道会合。估计景点开发者的目的是,一是给旅游者设置悬念;二是让游客在进入古村落前,体验跋山涉水的艰辛,顺便能够使游客一路欣赏,难得一见的野生植物和自然景观。
  
  由于游览结束古村落后,还是要走那条古道,从古道的另一头走出。因此游览的路线,是顺道而行,不走回头路。因此,稍不留神,就会错过美丽的景色。这与人生的经历,有点类似,在不经意中与机会失之交臂,后悔也就随之产生。
  
  我选择了新修的有栈道的台阶路小路,“爬山涉水”进入古村。记得我的小时候,在少年宫曾经走过“勇敢者的道路”,现在只记得道路的惊险,不懂得为什么要走。如今,虽以年过半百,却还要走惊险的路,不为别的,只为求知。
  
  小路是狭窄的,狭窄到只有人的一身宽度。山上仅剩不多的几棵古树,似乎无时不刻的哭泣着告诉路人,人们的贪婪,挖了她的同类,也挖了她的子孙,她庆幸自己被保护了下来。据导游介绍,她就是珍稀物种红豆杉。红豆杉是种经历了第四纪冰川期,存活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树种之一。
  
  我想,或许因为她的美丽,也许因为她的稀少,要么就是她的经历太多,……,才会享受被保护的待遇。可是,有多少物种,因为贪婪而被绝种。如今,人们叹息已被绝种了的东西,悔恨自己的无知,又有何用呢?被保护的,总有保护的理由;被毁灭的,也有毁灭的理论。
  
  我迈开了沉重的脚步,吃力地走到小路的尽头,走进了茅塘村。茅塘村是一个古老的村落。说其古老,因为村落中有遗存的“私塾”为证。
  
  “私塾”是我国古代民间开办的学堂,除了教授汉字,主要传授儒家的思想及其学问。“私塾”的目的,在于学生的“科举”,以科举获取功名,从而达到做官之目的。
  
  “私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先秦时代的孔子先生。孔子先生是春秋鲁国人,名丘,公元前551——479年。孔子先生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私塾塾长”,也是拥有学生人数最多的老师。
  
  近代以来,随着西式的学校兴起,“科举制度”的取消,“私塾”因此而退出了历史舞台,关门大吉。茅塘村有着被遗留了下来的“私塾”建筑,如今已是古董级的建筑,成为了历史的文物,因为是文物,所以被完好的保存了下来。因此断定,此村落古已有之,至于古到何时?村里的人,有着不同版本的传说。
  
  生活在茅塘古村的人家并不多。因为房屋是依据山中的地形而建,所以房屋与房屋之间不但高低错落,而且比较分散,有着比较大的区域。整个古村落除了教育(私塾)外,其它的生活设施基本齐全,有生产老酒的酒坊,也有生产豆制品的豆腐坊。我在豆腐坊内,花了三元钱,吃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古法生产工艺的“豆腐花”,品尝到了“古代”点心的味道。
  
  古村落外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自然奇观,这就是整个山坡,被一大片巨大的岩石所覆盖。每块巨大的岩石,组成了壮观的岩石流,无比的宏伟。因为年代的久远,岩石的表面已被风化失去了棱角。导游介绍,根据地球物理的理论,这是亿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造就了如此壮观的景象。
  
  观赏完了壮观的“岩石流”以后,茅塘区的游览就此结束。下一站便是“汤坑区”。汤坑景区在茅塘景区的另一边,中间有高山阻隔,所以是乘坐景区“小交通”前往。
  
  所谓的“汤坑区”,就是两座大山之间的山沟。之所以称为“山沟”,是因为与峡谷相比,相对狭窄了许多。但是汤坑的险峻与名山大峡谷相比,其险峻的程度基本不分伯仲。
  
  汤坑的山沟并不长,全长仅有2千米,可是落差却有380余米,伴随大小瀑布18个,溪流十分地湍急,急流击石的声音震耳欲聋。真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汤坑所处的山沟虽小,就其形态与构造,仿佛就是缩小了的大峡谷。大自然的杰作,给人无限的美感和想象。
  
  尽管山沟不长,但是沿着陡峭的山沟,要走到380米高的“沟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沿着山沟吃力的往上攀走,走完了台阶,攀上了栈道。再往上,实在是攀走不动了。我站在栈道上,肩靠峭壁,抬头仰望“沟顶”。“沟顶”似乎还在遥远的天边,遥不可及。再说,越是往上,栈道越是陡峭,那就不是攀走了,而是攀爬。
  
  我终于失去了继续攀爬的勇气,放弃了攀爬。然而,我毕竟努力了,虽然无奈,但也无憾。无奈的是我的能力有限,无憾是因为我已尽力。大凡尽力了的事,没有遗憾可言。
  
分享:
责任编辑:漂泊自由的阿杰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