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饭余茶谈>良渚人的遗憾(上)

良渚人的遗憾(上)
  作者:石拓 发表:2020/4/13 14:24:38 等级:4 状态: 阅读:1125
  编辑按:有一定的学术交流价值。

  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考古所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址,是人类在中国境内的文明出现,距离最近的新石器时代。考古认定的良渚文化时间为,约公元前3300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总共存在并延续了约1300年左右。
  
  如今,仅凭良渚遗址发掘出来的文物,无法判定良渚人是从何处来;也不知道良渚人后来到何处去,这是因为良渚文化最终神秘地消失了。
  
  根据现在已知的考古材料,良渚人在1300年左右的历史进程中。农耕技术,特别是水稻的种植技术,渔业技术已经高度的发达。并且发明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石器机械,用于农业生产。
  
  良渚人至少已经发明了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来制作机械与工具,例如:由考古命名的良渚犁。
  
  良渚犁是一种农耕工具,由非金属材料中的石料、树木、植物纤维念成的绳子,所组成的农业机械。良渚人发明了用各种不同性质的非金属材料,应用于这种机械的不同部位,使得此类机械在工作时由于不同性质的材料,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
  
  良渚犁无疑是一种完整的农业机械,而且可以肯定,当时的此类机械或工具,以人力作为动力,但也不可排除,已经使用了耕牛之类的畜力。
  
  尽管良渚人始终停留在了石器时代,但是良渚人的石器和制陶技术,也是在不断的进步,尤其是玉琮的雕琢和黑陶的烧造,就是在现代人看来,其雕琢与烧造的技术,几乎达到了新石器时代的巅峰。
  
  因此,从陶器的品质可以推断,良渚人的烧陶温度,已经完全达到冶炼青铜所需的温度,也就是说,良渚人对于火温的控制,已经相当的熟练,陶器烧结的温度,至少达到了800——900摄氏度以上,并且把烧结温度,控制在摄氏1000度左右,估计也是有可能的。
  
  青铜是铜与锡、铅的合金,青铜的冶炼温度,随之锡的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通常青铜的熔点,在1000至600摄氏度不等,而致密型的陶器烧造温度,至少也要在1000至600摄氏度之间。
  
  良渚人既然能够制作并烧造黑陶,因此可以设想,假如在良渚人生活的地区中,即: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着诸如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CO3•Cu(OH)2)等的铜矿石,锡矿石(主要成分为:SnO2),或者含有PbS的方铅矿之类的矿石等,或许良渚人在采石、烧陶的基础上,产生出青铜的冶炼技术,制造青铜器,从而进入到文明社会,也是有可能的。
  
  然而,事实上,良渚地区不仅没有任何可供冶炼青铜的矿石,而且也没有任何具有冶炼价值的,其它的金属矿床,甚至连天然的金属(黄金或紫铜)也没有。因此,就在使用金属的意义上来说,良渚人与文明失之交臂,是在情理之中的。
  
  如果说,良渚地区因为没有金属矿石,是良渚人与文明失之交臂的客观原因。那么,没有产生文字,就是主观上的原因了。
  
  虽然,良渚遗址的出土文物中,已经有了类似符号之类的记号,可惜的是,终于没有发展成文字。也许良渚人的思维能力,还没有达到发明文字的那种抽象思维的水平。
  
  事实上,至少在公元前3000年,也就是相当于良渚文化的初期,地处非洲北部的古埃及人,已经发明了文字,即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稍后一点,地处西亚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苏美尔人,也发明了文字,即所谓的“楔形”文字。所以相较而言,良渚人还是比较的落后。
  
  此外,虽然在良渚遗址中发现了大型的村落,但是,似乎还没有达到城镇的程度,离城邦更是相距较远。
  
  可是,在良渚时期,甚至更早的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稍晚的古印度等地区,已经出现了国家。因此,从出现国家这种组织形式来看,良渚人也是落后的。
  
  令人不解的是,良渚人为什么仍然停留在了部落的状态?难道因为是安逸的农耕生活?是因为满足于精美的石器与陶器?还是因为没有战争的袭扰?等等。除此之外,要么就是自然的原因了。
  
  然而,无论如何,良渚文化最终确实消失了,而且是神秘的消失,没有留下任何的理由。
  
  令人不解的问题还有,既然良渚文化的消失是事实,那么,创造良渚文化的良渚人,是否也跟随消失?假如良渚人跟随其文化一同消失,是不可思议的话。那么,后来在良渚地区,产生了吴越文化,同样是不可思议。这是因为有人,必有文化。反之,亦成立。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毁灭者。或许,毁灭的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但是,依据目前的考古学和历史学的材料,基本上可以认定,后来的吴越文化,与良渚文化没有必然的任何联系。也就是说,吴越文化基本不是从良渚文化发展而来,更不是毁灭良渚文化的元凶。
  
  事实上,迄今为止,我们连良渚人到底是从哪里来,为什么而来,都还未曾了解。
  
分享:
责任编辑:香奈儿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