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卅三剑客图》的几点补充说明
![]() 金庸在其《卅三剑客图》第二十一篇《寺行者》中说“这故事不知出于何书,翻查了数十部唐宋五代的笔记杂录,无法找到来源。” 事实上,明人王世贞所编纂的《剑侠传》卷三有《寺行者(别本曰《行者》或《韦洵美》)》篇曰: “韦洵美先辈,开平岁及第,受邺都从事辟焉。及挈所宠素娥行,罗绍威闻其姝丽才藻,使赍二百匹及生饩而露意焉。洵美无所容足,遂令装束更衣,修缄献之。素娥姓崔氏,亦大梁良家子,善谐谑。乃不受辟,夜渡河,宿一寺,长吁而寝,曰:‘何处人能抱不平事!’寺有行者,排闼而揖曰:‘先辈畜何不平事?’洵美具语之。欻然出门而去。至三更,忽掷一皮囊入门,乃贮素娥而至。侵晓,问寺僧,言在寺打钟勤苦三十年,已不知所之。洵美即遁迹他所。” 转身不留名,正是千古侠义道者的楷模。 《四库全书总目》所列子部小说家类有《剑侠传》二(?与今流传本有异,疑应为“四”)卷,云:“旧本题为唐人撰,不著名氏,载明吴琯《古今逸史》中,皆纪唐代剑侠之事,与《太平广记》一百九十三卷至一百九十六卷所载豪侠四卷文尽相同。”据余嘉锡先生在《四库提要辨证》中考辩则为明人王世贞编纂,内容皆采自唐、五代时传奇小说中脍炙人口之作。金庸所谓“无法找到来源”,大概因此书为明人作品,从未见过,而得出结论。 此外,金庸在第二十二篇《李胜》中说“这部《卅三剑客图》中的主角,都是唐宋人物”,所以“李胜的故事也不知出于何典”云云,也实属自说自话。在《剑侠传》卷三中同样可以找到《李胜》篇: “书生李胜,尝游洪州西山中,与处士卢齐及同人五六辈雪夜共饮。座中一人偶言:‘雪势如此,固不可出门也。’胜曰:‘欲何之?吾能往。’人因曰:‘吾有书籍在星子,君能为我取乎?’胜曰:‘可。’乃出门去,饮未散,携书而至。星子至西山凡三百余里也。游唯观中,道士尝不礼于胜。胜曰:‘吾不能杀之,聊使其惧。’一日,道士闭户寝于室,胜令童子扣户,取李处士匕首。道士起,见所卧枕前插一匕首,劲势犹动,自恃改心礼胜。” 虽然没有什么侠义之举,从行踪诡异、出人意料上论,也勉强算得上“剑侠”一流。 不过,金庸自己也在文首谦辞说:“由于读书不多,这三十三个剑客的故事我知道得不全。但反正是写小说,不知道原来出典的,不妨任意创造一个故事。”这当然是自古以来小说家们的创作不二法门,只要“造反有理”,“任意创造一个故事”,正是所谓写小说者也。 然而,金庸在第三篇《绳技》中“这部版画集画刻俱精,取材却殊不可恭维”之言,却失之公允。 事实上,清朝末叶任渭长之《卅三剑客图》乃根据《剑侠传》故事所绘,金庸所谓“取材却殊不可恭维”云云,当在王世贞头上讨取说法,无论如何,万算不到渭长身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