粧 糕(上)
![]() 中国的近代,至少从19世纪50年代起,位于东海之滨的上海开始步入进了现代城市。也是从那时起,上海成为了一座近现代的移民城市。在这座城市里,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同胞,以及不同肤色的外国人士。 来自国内外不同地方的人,给上海这座城市带来了他们原住地的精美点心,以及制作方法。所以,上海的点心样式非常多。除了中式点心,还有西式点心。难得的是无论是中式还是西式的点心,其制作工艺都是十分地讲究。或许,因为要适应不同地方人的口味,所以点心的样式与口味,逐渐融合成了一种特色,即所谓的上海点心。 在诸多的上海点心中,松糕的制作与口味,仍然保持着上海本地的特色。这是因为松糕,不仅是上海地区的特色点心,而且上海人家在冬天制作松糕、吃松糕,早已成为了一种历史悠久的民俗。 每年的冬至以后,上海地区的农村人家,几乎家家户户做松糕。家庭制作松糕,上海人称之谓为“粧糕”。粧(zhuang)是沪语中,一种土语的读音,在这里专指“制作松糕”的意思。 所谓的粧糕,就是用米粉、水和食糖(或不放糖)伴匀,通过隔水蒸的方法,制作成无数小颗粒粘和而成的一种糕点。这种糕点,因为蓬松而得名为松糕。 粧糕是上海农村人家古老的传统,每年的冬季大多数人家相继粧糕,并且要“粧”许多松糕。因为在冬季所粧的松糕,不需特殊的储藏条件,可以保存到来年开春而不会变质。不过,自家粧的糕不是用来出售,而是自家人吃的点心,其数量之多,足足可以吃到来年的春天。 上海的农村,一直以来,以盛产稻米、小麦、油菜与棉花而闻名于天下。每年的农历九月起,一望无际的原野上稻浪滚滚。稻浪的颜色,由原先的草绿色逐渐变成黄绿色,最后变成一片金黄色。 深秋,田野是金色的海洋,微风吹动着稻穗,发出微微地沙沙声响,非常动听。深秋,稻谷成熟了,是收割的时节。收割了的稻谷,堆满了每家每户的粮仓。深秋的收割,俗称为秋收。秋收以后,紧接着的是秋耕,然后是秋种。秋收、秋耕、秋种被称为“三秋”。 丰收了的稻谷,除了脱粒碾米,作为主食外,上海人通常还将大米磨成粉,用米粉来粧糕作为家里的点心。所以粧糕基本是在水稻收割完毕并加工以后,于初冬的农闲时节开始进行。这个时段恰好是冬至前后,一直要到春节前结束,春节以后就不再粧糕了。这是因为,一方面,气候的原因,春节过后做的松糕,容易发霉,不易储藏;另一方面,立春以后要忙于春耕的准备工作,没有了粧糕的时间。 我的家乡是在上海,是上海的本地人。 从前,我小的时候,每年的冬至过后,只见祖母开始忙碌粧糕了。粧糕虽简单,但也繁琐。记得我祖母粧糕的工序大概是这样:(1)先把粳米和糯米用水浸泡一晚上,第二天用石磨水磨成粉,然后用布袋沥干水。沥干后的水磨粉,成为干湿状。(2)将粳米粉、糯米粉和沙糖(也有不放糖的),按比例混匀。(3)用一口大铁锅,放在炉灶上,烧一锅水,放上蒸笼,蒸笼的底部垫一层纱布。然后拿一个筛子,把混匀后的米粉用筛子,筛入到蒸笼的笼格内,当筛入后的米粉叠加到一定的厚度时,随后蒸熟。蒸熟后的米粉,自然会粘合在一起成为块状。(4)也就是最后一道工序,将蒸熟后的松糕自然冷却,冷却了的松糕,用刀切成块状,这就是一块块的成品松糕了。 松糕的颜色大致有三种,一是本白色,二是淡黄色,三是粉红色。 本白色是米粉的自然颜色,本白色的松糕有两种味道,即淡味和甜味,甜味来自白砂糖。不加白砂糖的,则是淡味的。 淡黄色的松糕,只有甜味一种。这是因为松糕的黄色,是来自于砂糖的颜色,是种黄色的砂糖或者是深咖啡色的砂糖(俗称的红糖)。黄色的松糕,就是苏沪杭地区著名的“黄松糕”。 粉红色松糕的颜色,是加入了一定量食用色素的缘故。如果用一种特定几何形状的木制模具定型,做出了的粉红色松糕,就是所谓的“定升糕”。特别的是,由于定升糕名字中定升两字的寓意,因此通常将此糕作为家庭喜庆的礼物,例如:生日祝寿、乔迁新居等。用模具做松糕,通常放有馅料,馅料大多以豆沙为主,定升糕也不例外。 还有一种类似圆形奶油蛋糕的松糕,统称为“什锦松糕”。什锦松糕中的什锦是指含有多种蜜饯,所含的蜜饯通常有各种果仁、瓜子仁、蜜枣、糖冬瓜等,因此非常好吃,也十分的喜气,是走亲访友礼品之一。松糕作为礼品,其寓意高高兴兴,因此是农历新年深受欢迎的礼品之一。 家庭粧糕虽是传统,但制作比较麻烦,所以现在的农村人家,基本不再粧糕了。好在“老字号”的点心店,还在生产供应,不仅品种齐全,而且一年四季都有出售。 松糕是上海的土特产之一,既好吃又充饥,更有寓意,不仅可以储存多日,而且携带方便,是前来旅游的游客,特别是北方游客的钟爱。 每当我路过店招上注有“中华老字号”字样的点心店时,总能看见出售糕团的窗口外,人们排起了长队,相继购买他们各自喜爱口味的糕团。此时此刻,我总会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感慨祖先的智慧,给我们留下了美味的点心。虽然“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句话,有点片面,但自然而然发展出来的糕团食品,还是应当传承与发展。 每当我的脚步,要离开注有“中华老字号”字样的点心店时,我却感到无法挪动脚步。那感觉就好比,好不容易见到曾经暗恋过的对象,还来不及表白,又要分手时的难舍难割。 如今,上海人家的粧糕越来越少,粧糕的传统终将成为历史,历史是永远回不去了的。所以,但愿中华老字号的点心店,继续传承发展上海的传统松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