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饭余茶谈>近代以前

近代以前
  作者:石拓 发表:2021/1/5 16:23:52 等级:4 状态: 阅读:1084
  编辑按:最后一句堪称点晴。内心的强大建立在丰硕的经济保障前提下,智慧与勇敢并存才能战无不胜。
  假如以公元1840年,作为中国古代史与近代史的划分线。那么,国人在近代以前,一直受到来自西北方面的威胁与侵扰。因此,无论是纪元前北方边民建造的秦长城,还是纪元后明朝人修建的明长城,都是为了抵御西、北人的入侵。
  
  先秦时期,中国的威胁主要是来自西北方,也就是说,中国北方诸人的文明,历来与中原之人的文明并存。殷商王朝为了低御西北方诸人的侵扰,封西岐(地名)首领为周侯,即西伯候,西伯是西北边陲的各路诸侯之长。然而,殷商最终还是葬送在了周的手里。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都镐京(今西安),史称西周。殷商亡于西北人。
  
  西周自以为是西北之老大,威力无比,声势浩大的南征荆楚。可是,遭到了南方地区人的奋力抵抗,荆楚之地成为了血腥杀戮的战场,其结果,西周元气大伤。
  
  西周虽然建有烽火台用于防御,最终还是被来自西北方的戎、狄所击败。公元前771年,西周幽王被犬戎人所杀,西周就此灭亡。
  
  西周灭亡后的次年,即公元前770年,周人在镐京的东面,一个叫做洛邑(今洛阳)的地方,建造新的都城。因为洛邑在镐京的东面,所以史称东周。
  
  东周时期,威胁仍然来自西北方。因此东周时期,地处西、北方的各个诸侯国,在过去烽火台的基础上,烽火台与烽火台之间,用城墙链接。这些城墙就是后来秦长城的始祖,因此,国人的修建长城,一开始就是为了防范来自西北方的侵扰。到了春秋战国时,各国修建的长城初见规模。
  
  公元前221年,地处西北的秦国,消灭了东方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皇帝独裁的统一国家,即秦帝国。秦国国王嬴政,登基始皇帝。
  
  秦帝国的强大,是相对于东南方的六国而言。对于来自北方的侵扰,始皇帝委派大将蒙恬镇守北疆,在战国长城的基础上,重新修建长城。为了防御,别无他法。始皇帝修建的长城,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秦长城。
  
  西汉武帝可谓是个雄才大略之人,他的一生,对地处西北方的匈奴人,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
  
  匈奴人虽被汉武帝的武功击败而逃走,但是西汉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因此,来自西北方人的威胁,不因为武帝的胜仗而减弱。所以武帝不得不效仿古人,续建长城,这就是敦煌至链接秦长城的汉长城。雄才大略的武帝,也只能依靠长城来加强防御。
  
  汉武帝虽然击败北方的匈奴人,续建长城。但是,西汉因此而元气大伤,就此走向了衰亡。可悲的是,西北方胡人的威胁,不是因为西汉的衰亡而消失。其实,西汉武帝时,貌似强大,实以危机四伏。朝廷官员、贵族的奢侈与百姓们的贫困,成了鲜明的对比。
  
  东汉时期,东北方的鲜卑人,西北方的羌人(西戎),始终威胁、侵扰东汉朝,长城几乎起不到御敌的作用。
  
  公元4世纪初,胡人终于在长城内的中原地区粉墨登场,纷纷立国称帝。长城终于没能挡住胡人的入侵。长江以北的中原大地,成为了各路英雄杀戮的战场。英雄们先后建立了至少有十六个国家之多,史称“五胡十六国”,简称十六国时期。
  
  在十六国时期,自认为正统儒家文化的中原大儒,名门望族,大户人家,纷纷横渡长江,南下江南诸地。于是,出现了历史上南北朝对峙的局面,长江成为了天然的屏障。从此以后,江南地区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经济的中心。
  
  可以说,从秦人修建秦长城起,到明初间的将近二千年的历史中,长城从来没有起到过理想的作用,例如,女真人、蒙古人等相继进出。公元1368年,朱元璋把元顺帝赶出了北京后,为了防止北人的再次侵扰,再次修造长城。于是就有了我们如今亲眼目睹的比较完整的明长城。
  
  用时200多年修造了宏伟的明长城,最终还是被北方女真人的后代,满州人(属于通古斯人的一支)所攻破。满洲人于1644年入主中原,建都北京。以后逐渐被汉人同化,虽然有文字留存,但已丧失了满语口语的能力。
  
  满州人入主中原以后,尽管他们祖先的原住地是在北方的西伯利亚,他们属于满-通古斯人,但是仍然受到北方的威胁。
  
  公元16世纪初,欧洲的俄罗斯人崛起。崛起后的俄罗斯,随即武力对外扩张。到了17世纪上半叶,俄国人征服了西伯利亚,势力到达了亚洲东北部的鄂霍次克海,原本所向披靡的满清八旗子弟,在俄人面前战败议和。
  
  清康熙28年(公元1689年)在西伯利亚的尼布楚城,签订《尼布楚议界条约》,亦称“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了尼布楚等地,划归俄国版图。从此,满人基本丧失了其祖先,在西伯利亚的大部领土,并且开创了割地的先例。
  
  从此以后,来自北方的威胁更大,在以后的二百余年中,北方的俄国人通过战争与恐吓,陆续掠去了大量北方领土,文献记载160万平方公里左右。
  
  16世纪末17世纪初,欧洲的“文艺复兴”基本结束,随即工业革命出现了曙光,人类的历史,从此步入到了工业化时代。可是大清帝国的精英们,仍然生活在“古代”。
  
  大清帝国的精英们,自以为“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自给自足”。除了“老戏新唱”编著《四库全书》,闭关自守外,无事可做。直到1840年英国人的舰炮,在大清的海岸线上炸响,方才知道,万里的海疆,也受到了威胁。不过,这已经是到了近代了。
  
  强国不是梦,而是现实,是科学,是系统的科学,需要智慧和勇敢,需要每个有良知的国民,理性的实干。
  
分享:
责任编辑:香奈儿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