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饭余茶谈>缙云仙都行(下)

缙云仙都行(下)
  作者:石拓 发表:2021/5/26 10:32:11 等级:4 状态: 阅读:700
  编辑按:这么美的地方,看我是不是此生有幸前往。 感谢先生一路带我们领略。
  仙都的景区,由一条宽阔的溪流与溪流环绕的群山所组成。这条溪流古名为“恶溪”,后改名为“丽水”或“好溪”,所以丽水又名好溪。古时,浙江的括苍县,因为县名而避讳,故用流经该县的丽水命名,即为丽水县(今丽水市莲都区境内)。为了避免误将丽水为丽水县,所以当地人习惯上叫好溪。
  
  好溪的源头在仙都北面的深山,流经仙都后,最终汇入瓯江。好溪在仙都境内的一段,叫做练溪。练溪的两岸,便是游客们的游览地。
  
  好溪流经仙都时,出现了几道巨大的弯道。弯道的两岸,一边是群山,群山拔地而起;另一边基本是平地,平地几乎没有起伏。溪流穿行在群山与平地之间,往下游流去。群山、溪流与平地构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小气候。区域内终年云雾缭绕,时阴时雨,时而山顶在云雾中,时而云雾在山川中,犹如仙境,仙都因此而得名。而区域内的自然地理与风景,便是著名的“仙都景区”。
  
  溪流旁的平地,除了小块的农田之外,便是山里人家的村落。村落建在溪流边,出门便是溪滩,对岸便是矗立的山峦,无论是风景,还是空气,都是相当的自然。不过,适合耕耘播种农作物的农田很少,尤其是粮田,但可种植桑树。所以,仙都人家种桑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蚕茧的收入是仙都人的经济来源之一。
  
  我到仙都,虽是早春,但粗大桑树桩上的枝条,已经萌发了嫩绿色的新芽。不久,等到桑树的嫩芽长成树叶时,蚕宝宝也就出世了。大自然的神奇,不是人力所能。因此,敬天、敬地、敬神,也是情理之中。
  
  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仙都既有山,也有水,因此山水通吃。近年来,随着旅游的兴起,仙都人利用自然赋予的独特山水,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仙都的人家,几乎家家开办家庭旅馆,即俗称的“农家乐”。我们入住的“农家乐”,是位于“练溪”的岸边,一幢六层小楼内。小楼的对岸,便是仙都著名的“芙蓉峡”景点。从客房内的窗户向外望去,便是山水合一的芙蓉峡。
  
  芙蓉峡所处的景点,是好溪流经仙都的入口处,水面宽阔,溪道比较直,水流不是很急。
  
  芙蓉峡古名“铁城”,这是因为据说明朝人郝敬(字中舆,明万历进士,缙云知县,公元1558——1639年),称赞同朝的缙云官员李铁城(名键),写下了“铁城”二字,随后刻在峡谷的峭壁上,因此有了“铁城”之名。如今,峭壁上的石刻“铁城”二字,成为了古迹。铁城的对岸,便是我们的住所。
  
  “芙蓉峡”因为两山之间有一“峡谷”,而得名。峡谷的底部是山涧,山涧流入练溪。由于山涧崎岖,偶有落差,形成了瀑布,小小的瀑布,袖珍型的。山涧的一边是峭壁,另一边是狭窄的山路,山路的旁边是峭壁。因此,这个峡谷太狭窄了,虽说是“峡”,实为比“沟”还窄。在我看来,窄到两个大胖子并行走路,都有困难,除非一人走在山涧中。
  
  芙蓉峡山脚下“练溪”的一段溪水,是漂流的上好水域。岸边有用来漂流的码头,也有许多辅助的设施。芙蓉峡是仙都漂流的起点,终点为“朱潭山”景点,全程约十里左右的水路,流程中可以把两岸的美景,一收眼底。
  
  现在是冷天,用于漂流的设施,除了冷冰冰的设备外,空无一人。我想,到了热天,来漂流的游客一定很多,特别是年青人,因此一定热闹非凡。漂流是年青人喜欢的活动,年青人充满着精力,惊险的活动,是他们的爱好。
  
  仙都的山与浙北相比,譬如莫干山,算是非常的低矮,也是非常的之小。可是,山势非常陡峭。游览的山路,虽然都由台阶构成,但上下台阶路,还是有点提心吊胆。山上除了裸露的石头,以及为数不多的永不成才的乔木之外,灌木也不多,更没有竹海。因此仙都的山,除了产出柴禾和少量的茶叶外,没有更多的产品。
  
  仙都的山,不但陡峭,而且常伴笔直的岩壁。例如著名的小赤壁,几乎就是一整块非常巨大的淡赭红的岩壁。再如芙蓉峡内摩崖石刻“铁城”二字,也是凿刻在硕大的岩壁上。而鼎湖峰的岩壁,要算是仙都最高的岩壁了。裸露的岩壁或岩石,由于日晒雨淋,其表面通常已风化。风化了的淡赭红岩石,以沙粒的形式构成了泥土。所以,仙都的泥土含沙量较大,并且也是淡赭红的。与江南平原的泥土相比,比较贫瘠。
  
  仙都的山,虽陡峭,但稀奇。稀奇的是,陡峭的山中,也有水潭。水潭自然形成,终年积水。例如,几乎垂直于地面,高达将近二百米的鼎湖峰峰顶,有一水潭。这个水潭是仙都最高的水潭,名为鼎湖,鼎湖峰因此而得名。山腹中也有“暗溪”的,例如位于初阳山“倪翁洞”的入口处,暗溪中的水从山腹中流出,进洞需淌水。真是“山高水亦高”,大自然的造化,变化莫测。
  
  鼎湖峰的景点,主要由一座名为“步虚”的山,即步虚山,以及流经仙都的“好溪”组成,著名的鼎湖峰是步虚山的一部份。因为鼎湖峰的四周,几乎垂直于地面,所以只能远眺,无法登峰。但有用来观光的缆车,缆车是敞篷的。缆车来回于步虚山的山脚和山顶,也有上山的台阶路。我是乘坐缆车上下步虚山的。坐在半空中的缆车内,心里不免有点恐惧。但是看到了与地面不同的景色,虽然恐惧,但也值得。
  
  因为落雨,是毛毛细雨,所以云层很低。敞篷的缆车在云层中穿梭,眼前的四周,白茫茫的一片。云层中夹带着细微的水珠,扑面而来,犹如细软的毛刷,刷洗我的脸面,极其舒服。因为是第一次体验,不免有点受宠若惊。
  
  站在步虚山的山顶,可以俯瞰仙都的全景,包括鼎湖峰峰顶上的鼎湖。也是因为落雨,乌云漂浮在脚下。山下的景色,好像被乌云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面纱,若隐若现,朦朦胧胧,有点神秘的感觉。这种感觉,在晴天是根本无法体会到的。
  
  步虚山中有一新修建的庙宇,庙宇内主要供奉轩辕氏黄帝,有黄帝的坐姿塑像,四周树立着刻有姓氏年月,历朝历代帝王的石碑。传说轩辕黄帝是将近五千年前的人,也是传说中的中国人的人文始祖。传说轩辕黄帝曾经到步虚山的鼎湖峰,铸鼎炼丹。可是,这个传说听来有点离奇,因为假如真有黄帝此人,其活动的区域主要在北方。试想,在四千多年前,渡过涛涛奔流的长江,来回于南方和北方,谈何容易。况且炼丹术,据记载不会早于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
  
  “朱潭山”据说是因南宋理学家朱熹,来此地一游而得名。朱熹(江西婺源人,公元1130——1200年),是继北宋的二程(程颢、程颐)之后的大理学家,其学术在历史上称之为“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是儒家学说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活着的人,如何实现“天人合一”的一门学问。这门学问的基础是“理”,他们设定“理”是宇宙万物之源。推崇三纲五常,禁欲。南宋以后,女子普遍裹小脚,程朱理学脱不了干系。
  
  程朱理学是一种,以父权为中心及其宗法体系的理论与哲学,是小农经济的产物。程朱理学的出现,受到了帝王与官僚集团的重视,被视为儒家的正统,道德的标准。到了明清二代,达到鼎盛。程朱理学对后世的影响极大,直到今日,依然影响。此外,中国几千年来的小农经济,之所以没有自觉或不自觉地朝商品经济发展,程朱理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明清二代的人间悲剧,也与程朱理学有关。
  
  “朱潭山”既是仙都漂流的终点,也是摄影爱好者的好去处,尤其是婚纱摄影。来自远方的新人,在朱老夫子的游地,拍摄袒胸露背或勾肩搭背的婚纱照。此时此刻,倒是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极大讽刺,尽管持有程朱理学思想的,大有人在。可是,终究无可奈何。
  
  仙都的山,因不高大,仙都的水因不深,也不湍急,但是具备了名川大山应有的特征,是缩小了的“名川大山”,真因为如此,仙都的山水受到了影视剧导演的青睐,他们经常用来拍摄影视剧的外景。影视剧的导演们,可以毫不费力地用他们手中的摄影(像)机的镜头,把“名川大山”收入画面。当然,演员们也可以轻松自如地穿梭在天地之间。
  
  仙都景区的范围不大,景点分布在“练溪”的两岸,长约20里地左右的狭长地带。到达各个景点的两岸道路,由桥梁连接。景点与景点之间的交通,我们乘坐随行的旅游大巴。所以三日的时间用于旅行,是十分地充余。
  
  第三日的中午,我们去仙都的集市闲逛,顺便在附近的饭店吃中饭。有意思的是饭店设在当地古老的祠堂里。或许因为祠堂面积大,可以容纳旅游团队的就餐,或许因为让游客在体验祠堂文化的同时,品尝当地的农家菜肴。
  
  仙都的集市不大,品种也不多,大多数都是申城常见的商品,价格与申城相差无几。可是,有一种当地人称为“爽面”的,纯手工制作的土面,却是缙云当地的特产,据说爽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是我在申城未曾见过的,也未曾听说过,因而买了二斤爽面带回沪,也算不虚此行。
  
  吃了中饭,逛了集市,随即上车回沪。经过将近六个小时的车程,回到家里已是夜晚了。晚饭则是用刚才买的缙云土面,烧制的汤面,味道果然不错。

  
分享:
责任编辑:香奈儿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