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饭余茶谈>游碧乌龙潭

游碧乌龙潭
  作者:石拓 发表:2021/11/4 22:44:06 等级:4 状态: 阅读:592
  编辑按:爱生活的人,眼里心中都是美景!
  碧坞村地处浙北莫干山北麓的深山老林。山村沿着溪流的一边而建,因为溪流较宽,而溪流的彼岸基本是峭壁,不宜建房,也很少有人,除了村民去那里收获竹子和竹笋,平时无人光顾。
  
  我去碧坞村是属于“农家乐”的,所参加的农家乐总共三天,住宿在碧坞村的“红房子”山庄,山庄位于山村的公路旁,附近有通往外界公交车,交通方便。
  
  农家乐的第一天,在去碧乌村的路上,沿途游览了湖州德清的下渚湖等地,并且吃了中饭,旁晚到达目的地。第二天游览了著名的避暑胜地莫干山。第三天的早餐后,我沿着山涧小溪旁的还未完全修好的山路逆流而上,去游览碧坞村高山深处的一个名叫“碧乌龙潭”的风景点。
  
  从山庄到“碧乌龙潭”的山路,需要穿越古村落的碧坞村,我称之为古碧坞村。之所以要称之为古碧坞村,是为了区别古村落与新建的碧坞村。古村落不大,地处山谷溪流旁的山坡上,高低错落大概住着几十户人家,一条小路穿越古村落。小路的一头,是通往外界的公路。另一头,则通往深山。公路的起点处,是最近建设的新村落。新村落里的村民,几乎是清一色从古村落搬迁出来的,他们家家开办“农家乐”。我们入住的“红房子山庄”就是其中的一家。
  
  古碧坞村与碧坞村之间,有一道石头砌成的城墙。城墙非常高大宏伟,但不长,一头到高山的峭壁,另一头到山谷中的溪流,估计200来米左右。城墙上有一扇高大的城门,城门上有城楼。城楼是观景的平台,城楼的两侧是城墙上的观景道路。
  
  城门内是经古村落,通往“碧乌龙潭”的小路。城门外则是通往外面的公路。因此,城门使人感觉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从城门与城墙的成色可以看出,是今人的作品,是为旅游而新建的景点。城墙是用来阻断游客逃票的屏障。城门既是买票的窗口,也是游客的出入口。
  
  据当地人说,不久以前,有人把碧坞村的古村落为依托,以景点“碧乌龙潭”为招牌,建设旅游景区。可是,大概由于资金的关系,景区建设了一半也没到,就此搁浅了。于是,游客可以随意进出,进出这个半成品的景区。
  
  因为是半成品,所以还保留了许多原始的景观,但是少了许多特意前来观光的游客,这倒是便宜了那些前来碧坞村农家乐的“亲戚”,当然也包括了我,因为可以免费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总是高兴的。
  
  我与友人走进城门,踏上了走向景区的山路。因为是半成品,所以景区内的各景点还未命名。为了叙说方便,我给予了名字。
  
  进入了城门,算是进入到了景区。景区的第一站就是碧坞村的古村落。古村落的周边过去是原始森林,由于今人的砍伐,原始的名木古树,已经所剩无几。不过在村落的边缘,倒是留有数量极少的原始树种和树木,其中就有千多年的红豆杉树,也有近千年的白果树。如今把这些原生态的古树名木作为景区的景点,作为用来召集游客前来参观的资本,看来是个不错的注意,这是因为既能使得游客了解过去的自然环境,又能赚钱,名符其实的一举两得。此景我的取名“千年古树红豆杉”。
  
  红豆杉树是一种经历了第四纪冰河期的树种,现已濒临灭绝,所以十分珍稀,而生长了千余年的红豆杉,更为珍贵。白果树也是珍贵的树种,近千年的白果树,也是十分的稀奇。高龄的红豆杉树和高龄的白果树,使我眼前一亮。与今人掠夺式的砍伐相比,古人或许要来的文明的多。虽然古人也曾野蛮的毁灭。
  
  村落建在树林中,大树底下好乘凉。今天,碧坞村的村民,终于人工培育出了红豆杉,看来这种珍稀的树种,有了延续的希望。也希望碧坞村的原生态,能够延续。功利不能带来财富,其结果只能是毁灭。
  
  除了古树名木,古村落中的民居,绝大多数是老屋,是古建筑。古老的浙北山区民居,很有特色。与平原地带的古民居相比,山区的古民居全部都是楼房,并且底楼的楼层很高,没有平房。这大概与山区的潮湿有关。底楼作为吃饭活动的场所,楼上是卧室。
  
  古村落外的不远处有条岔道。岔道是新修的,是一条专门用来游览景区的山路。山路由台阶路、栈道、廊桥组成,来回于溪流之间,沿着溪流一直到山上的“碧乌龙潭”。我取名这条溪流为“碧坞溪”,碧坞溪所在的山谷取名“碧坞谷”。
  
  碧坞溪是一条小小的溪流,除了汛期,水量不多,但是终年不断流。溪水从高山上流下,历经了数不清的顽石阻隔,产生了数不清的瀑布,曲直流下,奔向平原,汇入江河湖泊。
  
  据当地人说,在碧坞溪的所有瀑布中,要数山上的一个瀑布最大,这个瀑布一泄分几流。其中的一个大流,直接泄入一个深渊。
  
  深渊因积水而成潭,此潭因深而不可测,有点神秘。又因为国人传说神话中的龙,深藏于潭中,故曰“龙潭”。又因为此潭地处碧坞村,所以取此潭名为“碧乌龙潭”。不过,“碧乌龙潭”的景色,只是碧坞村景色中的一个景点而已,而去“碧乌龙潭”的山路上,才是真正领略大自然美丽风光,此时此刻能感觉到人与自然的亲密。
  
  我走在通往“碧乌龙潭”的山路上,欣赏着碧坞谷中自然的景色,酷似在天庭散步。忽见山峰入云,忽见溪流当道。要是没有工人修建的栈道和廊桥,还真是无路可走啊!
  
  碧坞谷无路,或许因为碧坞谷中没有值钱的物产,更没有金沙,所以没人光顾。要不是有人来开发旅游,修建台阶路、栈道和廊桥,碧坞谷还处在原始状态。不过,碧坞谷中还是有建筑的,那就是庙,山谷中有一座古庙。
  
  自从佛教传入以来,国人修庙拜“老爷”,碧坞村人也不例外。他们把庙建在山谷中,以求神灵的庇护。
  
  碧坞村的庙地处山谷的峭壁上。庙的大半是开挖的山洞,一小半是跳出山洞的外延和阳台。外沿和阳台的顶上,是盖有青瓦的屋顶。整个建筑是洞穴与房屋的完美结合。进入庙宇需走上一段台阶,才能到达此庙的山门(外延)。不过,这个庙宇很小,是个小庙。
  
  我顺着山路,走进了路旁的庙宇。庙里一片昏暗,除了古老的建筑和尘埃,以及几滴燃尽了的蜡烛油,几乎一无所有。看来此庙已被山民所遗忘。
  
  我独自站在小庙的中央,猜想,这个建在峭壁上的庙宇,过去一定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现在大概是景区中规划者的一个景点,一个人文景点。或许,也是因为建设景区的老板资金枯竭,所以未能修缮,于是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小庙周围的景色非常美,有翠竹,也有绿树。溪流恰好在小庙的底下流淌,由于错落的岩石阻挡,形成了一个个小小的瀑布。小瀑布发出的水声,悦耳动听。若用仙境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国人崇尚风水,有专职的风水先生。庙宇建在风水宝地,也是不争的事实。
  
  沿着小溪再往上走,有一座横贯小溪的廊桥。廊桥很宽,也很长。廊桥的两边有座椅,游客可以坐在椅子上,边休息边观赏碧坞谷的山景。
  
  我逍遥地坐在廊桥的椅子上,细细地品味碧坞谷的美景,远处的小庙隐隐可见。与莫干山的景色相比,除了小庙是修建的,没有其它人为的雕琢。有人认为“自然的总是美的”,我以为是有道理的。因为人工总是有局限,尤其诸如“到此一游”之类的摩崖石刻。如果说摩崖石刻之类是留下光辉的足迹,倒不如说留下了丑恶的灵魂。当然,是非理直,后人自有评说。
  
  碧坞谷中没有摩崖石刻,只有自然的山,自然的景,还有自然清澈的溪流,一切顺其自然。人们在自然的空间中,可以自由的遐想,自由的呼喊。也可以自由的歌唱,大声的歌唱。
  
  然而,我们终于没能到达“碧乌龙潭”景点。因为通往“碧乌龙潭”的路,没有修完。
  
  
  
分享:
责任编辑:香奈儿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