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饭余茶谈>题外话

题外话
  作者:石拓 发表:2021/12/20 16:50:03 等级:4 状态: 阅读:502
  编辑按:由申城第一次高温引发出国人追求的畸型心态,无论何事,因地制宜,事实求事,量力而行才是科学的认知。
  已是到了公历八月的最后一天了。申城的高温暑热天气,大概到此为止了。
  
  今年申城的夏季,天气炎热的程度,用烘烤来形容,是一点也不为过的。这是因为,据气象台的统计,从六月下旬起,至八月下旬,二个月不到的时间内,超过35度的高温日,已经累计大于45天了,其中大于40度的天数,也有5天左右。按照官方的说法,这是上海地区,自从有气象记录历史以来的首次。
  
  这个“首”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个解释,即“第一”。大概因为是第一的关系,所以有点自豪。大概也是因为第一的缘故,所以热的难受,难受的有点无奈。看来这个“第一”,对于身在其中的人来说,并不是都欢迎的。
  
  国人历来好面子,假如没有面子,或者虽有面子,但自我感觉不理想,于是,就会去争面子,为了争面子,甚至可以不择手段。至于“夹里”的优劣,则是无关紧要的。为了得到第一,哪怕只是一个名声,可以“打肿脸充胖子”,由此可见第一的魅力。由于魅力,因此吸引了为数不少的人。
  
  今年夏天申城之大热,温高之持久,是至今所知的历史首次。我们因为赢得了这个历史上的首次而骄傲,所以争足了面子。假如今后再出现,将再次骄傲。不过,也有失面子的时候,譬如今夏,足球在国际比赛中的失利。
  
  因为古代没有测量气温的仪器设备,所以没有关于气温的记录。因此,不能断定,古代就没有出现过连续的高温天。但是今年的高温天,是近代以来的第一,倒是确切的事实,这是因为已经被精准的科学仪器,记录了下来。遗憾的是,这个第一来自不易,有的人因为经受不住高温,而失去了生命。病因是,由于高温天而引起的中暑,医学名曰“热暑病”。
  
  既然是第一,一定并非“一日之功”,一定是长久积累的结果。
  
  很久以前,西方的博物学家认为,生态结构与物种的多样性,是由自然环境所决定。生态的自然结构,有的比较坚固,有的比较脆弱。
  
  人凭借着本能,寻找适应自己生存的环境,也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改造赖以生存的自然。有的强人更是,恨不得要把一切装进自己的口袋。然而,在哲学家看来,客观的规律是:过多获取和改变自然,必定招来自然界相应报复。这次百多年来的首次高温,似乎印证了哲学家的这个观点。
  
  少雨,似乎是产生高温的必要条件。原本四季雨水充沛的南方,尤其夏季的雷阵雨,近年来少了许多。今年更是少的可怜,于是高温的天数连续了。太阳悬挂在晴朗的天空中,无时不刻地辐射炽热的阳光。炽热的阳光,穿透了没有云彩的蓝天。晒得小河干枯,晒得大河断流,晒得田地龟裂。就连畜生的饮水,也成了问题。
  
  抗旱早已成为了问题,成了没完没了的无能为力的问题。口号与现实之间,毕竟有着明显的距离。抗旱的人失去了希望,放弃也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人在建造拦河大坝时,所显示出的伟大与力量,在大自然的面前,则显得渺小了许多。虽有“增雨火箭”,但不敢使用,因为深怕招来更加的干旱。于是乎,消失了许多年的钱笃招先生复活了,各路仙人也粉墨登场,各显神通求雨了。
  
  正当申城的高温少雨的天气继续时,东北地区,则暴雨成灾,洪水泛滥。堤坝决口,告急的声音传向了远方。好不容易堵上了缺口,高涨的大水,则漫过了大坝。漫过坝的水,淹没了农田,也淹没了村庄,只见树梢在水面上摇晃。
  
  据说,大水来自上游的他国地区。他国,或许因为没有阻拦的设备,或许因为无法阻拦,或许因为顺从自然,所以大水顺流而下。
  
  据他国的报告得知,大水之大,也是有记录已来的首次。其实,他国大水的地方,据记载,百多年前属于中华。
  
  当然,这已是题外话了。
  
  
分享:
责任编辑:香奈儿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