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口古镇行
![]()
到了黄山脚下新安江畔的潜口古镇,已是一马平川,算是走出了山区。因此,潜口一直是黄山南麓出口的重要通道,而潜口古镇,则是黄山茶叶、贡菊及黄山土特产的集散地之一。
我到潜口,恰逢瓢泼大雨。从车窗往外看,虽然朦胧,但街景依旧能看清。或许因为历史的变迁,古镇的老旧建筑连同它的市井文化,已经荡然无存,眼前的所见,全都是现代的高楼。古镇脱胎换骨,演变成为了新镇。不过,黄山茶叶等的集散地功效,仍在延续。因此,全国各地前来采购的商客,常年不断,尤其到了初春,新茶上市的时节,更是人丁兴旺。 镇外的不远处,有一个类似博物馆的,名叫“潜口民宅”的场所。此场所内集中陈列着,过去散落在潜口各地,有幸留存下来的大户人家的老宅(古民居),作为潜口人文历史的展览。 “潜口民宅”内展品的真实性,是不容质疑的,这是因为所有的展品,都是将幸存下来的极有价值的古民居,在原地按顺序拆卸,然后搬运到“潜口民宅”新址,按顺序装配。除了损坏的地方,修补之外,其余的都是原汁原味。修复后的古民宅,一幢紧邻一幢,构成了古民宅群,如今被列为了国家级的文物。 民宅与民俗文化紧扣,潜口民宅属于徽(州)派建筑。徽派建筑深受新安文化的影响。因此,潜口民宅的民俗文化,无不渗透着新安文化。 新安文化产生于古代中国的两宋时期(公元960——1279年),新安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程朱理学”,或“程朱道学”。而所谓的“程朱理学”是指,北宋(公元960——1127年)人程颢(公元1032——1085年)和程颐(公元1033——1107年)兄弟,以及南宋(1127——1279年)人朱熹(1130——1200)所创立。 程朱等人,他们以儒(学)、释(佛学)和道(学)三家学说为基础,搞出了一套以孔(子)、孟(子)之道为主,综合了佛学、道学的文化哲学体系。这个文化哲学体系,后来被称之为的“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结构极其复杂,论述玄乎。其推理过程,基本上是在预设结论的前提下进行。也就是说,他们先设定结论,然后想尽办法寻找可以推论出结论的理由,例如,关于三纲五常的论述,他们先设定了他们思想中的帝王、家长及其社会价值观,然后用形而上学的方法,找来各色各样的理由,来论述其合理性。因此,程朱理学带有浓厚的主观性。 “程朱理学”的建立,结束了始于东汉后期(公元25——220年)的儒、释、道三家学说并存的局面。因此他们的理学(或道学)对后世的影响极大,而其中的伦理道德观,例如“三纲五常”,若从现代人性论的观点来看,不仅严重的摧残了女人,而且也摧残了男人。 两宋的太祖,靠兵变夺取帝位,因此整个宋朝重文轻武。两宋的文人们,为了迎合帝位的合法性,在原有儒、释、道的基础上,创造了各种稀奇百怪的哲学理论,“程朱理学”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程朱等人在前人(例如周敦颐)的基础上,他们弄了一个名叫“理”(道)的概念。 所谓的“理”(道)是指,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最基本的规律,也就是说,无论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只要是存在或意识,都有它的“理”(道),例如:天有天理,人有人理。而无论什么“理”(道),它的发展都是有终极的,这个终极,他们称之为“太极”。因此“太极”是各种“理”的终极。 这样一来,从“理”到“太极”的演绎推理,所得到的结论便是:帝王就是帝国理(道)的太极,家长就是家庭理的太极,所以,凡是“太极”都是合理的顺理成章的。因此,帝王的合法性、“三纲五常”的合理性,就有了哲学上的逻辑依据。至于天理嘛,回答是“天理何在”? 不过,原本为帝国和家庭建立合法秩序的文人,似乎都得不到善终,程颢晚年得不到帝王的青睐,闲赋在家,教书为生;程颐晚年被革职禁书;朱熹晚年生活在“庆元党禁”的惊恐中。这或许就是因为“太极”的缘故。 或许,因为其中的朱熹是新安(古徽州)婺源人的缘故,所以新安文化源自于“程朱理学”,后来渗透到了新安地区的各个领域,明清两朝到达高峰。 “潜口民宅”的民俗文化特征,几乎是“程朱理学”的通俗版。高高的马头墙,向内倾斜的屋面,是这种民宅的特点。如果说,马头墙还能起到隔火的作用话,那么,向内倾斜的屋面,则纯粹是因为“肥水不流外人田”了。 因此,展区内的每幢宅院,几乎都是一个“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独立王国。宅院的男女主人便是这所宅院内王国的主宰,他们经营着自己的王国。 从古宅建筑门窗上的木雕图案主题,以及梁柱上刻写的文句,可以看出,古宅的主人所追求的不仅是大吉大利、荣华富贵,而且还要年年益寿、长生不老。这与历代皇帝的追求,高度的一致。虽然龙椅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坐,但都有一个龙椅的梦。 我撑着雨伞冒着大雨,行走在“潜口民宅”的展区,按顺序走进每一幢修缮一新的古老的深宅大院。依据文学作品的描写,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新安文化盛行的古代。 走在阴沉沉的院落内,心里有种莫名其妙的压抑,似乎感觉到了寡妇们寂寞的痛苦,也感觉到了青年男女,因为不能自由相恋而绝望。 展区的后门外是条小河,小河的对岸是墓地,墓地里凌乱地矗立着多个年代不一的贞洁牌坊。贞洁牌坊是新安文化的产物,它用来表彰那些遵守“程朱理学”伦理道德观的,已经死去了的女人,例如,因为“守节”的贞洁女人。 现代人用“又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来形容那些做尽了坏事,还要青史留名的无耻之徒。由此可见,贞洁牌坊的影响。至于影响背后的黑暗,则是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 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停的迹象。我手撑雨伞,穿着湿漉漉的防水鞋,拖着沉重的步伐,带着说不出滋味的心情,在大雨中离开了潜口古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