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派别源流述略
作者:净海莲风
发表:2008/12/5 21:52:58
等级:5 状态:
阅读:2178
编辑按:字字句句透露出作者对佛教派别研究的深入,如此专攻学术的态度值得学习。
古印度雪山南麓有迦毗罗卫城,国王净饭为释迦族长,娶拘利族摩耶、摩诃波阇波提姊妹;摩耶生子,名悉达多。摩耶难产,七日去世;悉达多由姨母养育,天资聪颖,幼年即通五明、四吠陀。十七岁娶耶输陀罗,生子罗睺罗。因感四姓不等,人生无常,于焉出家修道。先往苦行林,又至摩揭陀国王舍城;后数年,广习诸道,以为未见。乃悟修行当离苦乐,故渡尼连禅河,受牧女乳糜供养,于伽耶山菩提树下跏趺四十九日,历诸魔难,睹晨星缘起正观,成就无上正觉。 由是以三法印、四圣谛立论,五停心、四念处、八正道、十二因缘为修持,弘法四十九载;于拘尸那迦城示现涅槃,时年八十。具兹十德,为天人凡圣敬重,故号世尊;觉悟梵音佛陀,故其法以佛为名。因材施教,感化甚众,以迦叶等十人为上首;外道亦多归依。 世尊既灭,迦叶因阿阇世王护持,聚五百阿罗汉会王舍城七叶窟首次结集;历百年,跋耆、波利二族为律生执,于毗舍离城再次结集;又百三十年,目犍连帝须依阿育王命,结集波咤利弗城;由是三藏教法始行完成。又云迦腻色迦王时,五百众以胁尊者为首,在迦湿弥罗注释经、律、论,为四次结集。 佛法原为应机而说,受众根器不一,理解各异,遂有大小乘之分;论辩千年未休。汉时传入中土,因经典传译众多,师承各具法脉,着重经论亦异,遂依其判摄传派;有成实、俱舍、法华、三论、唯识、净土、华严、禅、律、密等先后立宗,于隋唐间各擅道场,大放异彩。 成实宗 世尊入灭九百余年,有婆罗门族诃梨跋摩初通吠陀,从萨婆多部鸠摩罗驮出家,得授迦旃延《发智》;后不拘经纶名相,直接大乘;曾作《成实》斥时偏谬。姚秦间鸠摩罗什来华译出;门下于此造诣精深者有僧睿、僧导、昙影。僧嵩后至彭城力扬《成实》,并传三论;其弟子僧渊以降渐成学派,广行北地,世称“彭城系”。僧导广览群典,采众长著《成实三论义疏》;刘裕闻名往见,于寿春建东山寺供养,从学千余人,以昙济、道猛、僧钟为上首;世称“寿春系”。昙济兼修《涅槃》,以《七宗》名闻当时;道猛受宋明帝礼遇,住兴皇寺大倡成实;僧钟曾学《三论》、《十地》,为齐武帝尊崇,居中兴寺弘师说。 南齐永明中僧柔、慧次因竟陵王主持,集名僧五百余讨论要义,删略成文九卷,风行一时。萧梁间宗门极盛,法云疏《成实》,智藏并著《大义》,僧旻曾注《般若》,后隐居虎丘;时称三大家,从者云集。北齐时尚有慧嵩、灵询、道凭、道纪先后弘传,陈代唯智嚼蜚声海内;唐初唯识兴起,学风渐衰至微。 成实宗以四谛立论,依人法二空驳一切有部我空法有,倡灭假名、法、空三心,其说近乎大乘;然分灭空心为即证涅槃与入灭尽定,尚未脱小乘,与大乘所谓涅槃甚远;后世唯识三性即渊源于此。 俱舍宗 世尊既入涅槃九百载,有世亲初习小乘,后因乃兄无著诵《十地》,遂改宗大乘,弘说唯识;回布路沙城,作《俱舍》驳一切有部烦琐教义。门人众多,安慧、满增、陈那等皆疏《俱舍》。萧梁末真谛来华,于广州传译讲解此论;弟子慧恺后于智慧寺宣扬师说。隋唐间道岳初习毗昙,后私淑慧恺,遂弘俱舍。 时净土寺玄奘早年从道岳学,西行中先后就磔迦国般若羯罗、迦湿弥罗国僧称及戒贤读《俱舍》决疑;后于大慈恩寺重译之,世称新论;弟子神泰、普光、法宝相继注疏,时称俱舍三大家;真谛旧系因而失传。自新旧论译出,唯师资相承研习法理,未如他宗立派行世;后人便于言述,姑以宗名。 俱舍宗因诸法缘起倡破人我见而脱三界缚;又谓色、心、非色非心诸法皆实有,然三世迁流,有六因、四缘、五果之分,故无常一主我;以此立有、无二漏因果。 法华宗 世尊既灭,六百年间诸部纷纭,时有龙树广弘大乘,造《智度论》释《摩诃般若波罗蜜》;姚秦弘始间鸠摩罗什来华译之。北齐慧文因此朗悟,传慧思;慧思得悟,立十如诸法实相,往南岳开法门。弟子智顗于定中见灵山盛会未散,遂住大苏山七年,著述甚多;摄大乘义,因三谛圆融立止观四教;依《智论》指南、《涅槃》扶疏、《般若》观法,以《妙法莲华》为宗髓立派;隋炀帝闻名迎至扬州,赐号智者。后移居天台,故世亦称“天台宗”。 智顗传灌顶,灌顶疏《涅槃》,传智威,智威传慧威,慧威传玄朗,玄朗传湛然;湛然以中兴为任,著《金刚錍》、《止观义例》、《法华五百问论》等;湛然弟子有道邃、行满,道邃传守素、广修、干淑;五传有义寂、志因。 时因会昌法难及五代兵燹,宗门不振;义寂依吴越王遣使高丽、扶桑求天台典籍,复使其说延续。义寂传义通,志因传晤恩、源清;义通传知礼、遵式,源清传庆昭、智圆。知礼因真、妄心及色法具否三千与晤恩、智圆生山门家、外之争;山外未几即衰。知礼弟子广智、神照、南屏三家弘扬师说,盛行南宋;另有仁岳持异义,称后山外。 元初门风渐微;明末智旭私淑天台,作《法华会义》,于其教观颇有发挥;然时学者多兼<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风飘何处 发布于 2008/12/5 23:37:50
字字句句透露出作者对佛教派别研究的深入,如此专攻学术的态度值得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