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楼主与中国武侠文学
——明鉴阁即兴讲座
![]() 今天的题目是《还珠楼主与中国武侠文学》。广义的武侠文学在中国有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而还珠楼主的出现则在民国时期;所以在讲还珠之前,先约略论述一下中国的武侠文学。 侠义精神在中国源远流长,可以说深深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究竟什么时候中国人最早开始有了侠的概念,现在基本上不可考;但是最晚不会晚于春秋战国。先秦诸子中的墨家学派,后世评论为“摩顶放踵以利天下”,是一种完全放弃自己来利益其他人的主张;而墨家集团也可以视为比较早的帮会组织。 根据现存的一些史料典籍比如《史记》等,可以了解到在这一时期,有许多被称为游侠的人活跃在诸国之间。然而这一时期的游侠还不是后世意义上的侠客,更多是作为一种政治斗争的工具与牺牲品。这些人言必信、行必果,用自己的财富、力量来辅助他人,逐渐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守则,如见义勇为、舍己助人等。 到了汉朝,朱家、郭解等人的出现,侠客脱离权力斗争,开始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此一时期的侠不完全是后世的武侠,也有很多是自己不会武功却行侠仗义的文侠。 这种精神、行为延续不绝,后世渐渐出现描写这些人的作品,就是早期的侠义文学。之所以称为侠义文学而不是武侠文学,因为这个时期的文学描写还没有具体涉及到主人公的武功方面;这种状况一直发展到唐代传奇,最为人称道的《聂隐娘》等,也依然如故。凡涉及技击场面,大多以暗场交代或几句话匆匆敷衍。 经过宋元话本的蜕变,到明清时期,大量说部中开始出现一些武学名目(比如具体的招数名称、帮派宗门等)以资点缀。这是武侠文学的初步发展阶段。 到了民国初年,向恺然(笔名“平江不肖生”,本人习武,更涉猎日本柔道既剑道等)和赵焕亭(本人不通武术,但细致观察过武人举止,并作研究)先后开始运用正统的武术理论进行描写;这一时期是中国武侠小说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而还珠楼主则是这一历史时期中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人物。下面首先对还珠做一简单叙述。 还珠楼主,原名李善基,四川长寿人。出生书香门第,精于国学;幼年随父宦游,耳目开阔,胸中自有丘壑;更多与佛道中人往来,于大乘丹道等学说深有心得。一九二四年,李氏为谋生计,独自北上至天津,始改名“寿民”;相继进入胡景翼、宋哲元、傅作义等人戎幕任秘书,后又转职天津邮政局。 一九三二年唐鲁孙代理《天风报》社务,邀请好友李寿民撰写武侠小说;此时李氏乃以“还珠楼主”为笔名发表其长篇巨著《蜀山剑侠传》。笔名典故一说出于唐人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一说出自苏轼诗“年来合浦自还珠”。究竟何所取不得而知,但是与其青梅竹马的文珠有关则是公认的事实。 武侠小说到了还珠楼主手里,开始进入全新的境界,不仅同时代业内作者分别受其影响,流风所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降港台武侠作者也纷纷从其作品中取经偷招加以再发挥,于焉开创武侠文学春天,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还珠楼主作品共四十部,其中武侠小说三十六部,言情小说一部,历史小说两部,传奇小说两部。其武侠小说一般又分为两类,即剑侠小说(以《蜀山剑侠传》为代表)和武侠小说(以《云海争奇记》为代表)。 周清霖在《论还珠楼主的入世武侠小说》中则分为出世武侠(以《蜀山剑侠传》为代表)和入世武侠(以《云海争奇记》为代表)。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分法不是很妥当。 按照大乘佛学的观点,出世只是为了下一步更好的入世打基础做准备,所谓“自度度人”“自觉觉他”;而统观还珠的“出世武侠”,主人公虽然大都入深山修道,但也不放弃在世间的行侠仗义。区别仅仅在于手段不同。所以还是以“剑侠”“武侠”之分较为妥当。 还珠楼主小说中最有趣也最为人称道的,当然首推其剑侠小说;而也正是其剑侠小说,最为正人君子者流所诟病。一九五五年五月二十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处理反动的、淫秽的、荒诞的书刊图画问题和关于加强对私营文化事业和企业的管理和改造的指示》中,将当时市面上流行的通俗读物分为三类,还珠楼主的作品则被列入“收换”范围,即“荒诞的武侠图书”。一九五八年,一篇《不许还珠楼主继续放毒》的大字报激发还珠脑溢血;从此卧床口述其最后作品《杜甫》,六○年文稿完成后即与世长辞。 何以被认定为荒诞、防毒的小说却能长时期得到大量读者的喜爱,并影响一代又一代至今的作者呢? 中国人文思想,上古时期儒道未分;经过春秋战国老聃、孔丘、墨翟及其后学的各自努力,到、儒、墨三家思想成为显学。 汉朝以后佛学东来,两晋时期与中国传统文化互相碰撞、融合,逐渐形成三教鼎足局面。历代文人大多在此范围内转圈子,不同者仅在于成分比列。 还珠楼主作为世家子弟,也难逃此例。约略言之,其思想大体可以用“老庄襟怀、释迦眼目、为孔孟办事”形容。 然而还珠的作品并不是如前人般简单进行说教,而是含英咀华 ![]()
评论人漂泊自由的阿杰 发布于 2009/4/22 23:43:12
颇有研究,深入浅出,很棒!欣赏!
评论人角度 发布于 2009/4/25 7:30:49
学习!
评论人光光 发布于 2009/4/23 15:21:42
读罢,获益非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