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评论频道>文学评论>西施

西施
————写在《心碎千秋》之前
  作者:吕彦霖 发表:2011/2/14 12:58:44 等级:4 状态: 阅读:3065
  编辑按:好一个“过程的幸福,结局的悲哀”。文章从不同视角评述着西施的一生,质感的语言彰显力度,文字见功底。如能增加个注释作为结尾部分的解释,相信更能让人明白文字的初衷的。欣赏!
    
  我忽然感到,没有必要再以更多的笔墨去丰富我的题目。因为西施本身便拥有无限的内容,中国的历史历来隐藏着仇视与杀戮,成王败寇的因子在这里深深扎根,因此中国的男权历史里只能留得下为数不多的几个如同李广项羽之类浪漫的悲剧英雄。中国人的想象力向来找不到合适的出口,于是我们拥有了最为匠心独具的刑罚,于是我们拥有了最为复杂细致的三跪九叩,于是我们拥有了在旧梦初醒大难临头时最莫名其妙的自信心,我们在历史的片段里徜徉,不仅可以寻找到故事,证据,还可以到中华民族绵延万里的国民性的最初源头。请不要质疑我的危言耸听。而我也知道,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有些女人拥有无穷无尽的影响力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她们甚至跨越了文明的深深鸿沟成为了世界文化的耀眼所在。这就在于,她们本身已经成为历史和传奇的重要组成部分,抱有史家心态,拍摄电视剧总不会关注家庭琐事的中国人在耳濡目染之中把她们以及她们的故事变成了华夏文化的最坚韧的根茎,变成了单调生活中永远不会乏味的新鲜话题。她们美艳,高贵,是时代英雄最为耀眼的附属品,是天下所有女人的梦想,她们满足了男人对女色的引而不发的期待和女人对于成功男人的渴望和富贵生活的极端羞涩的向往,于是,她们的故事便在每个人心里永垂不朽了。所谓的四大美女,无一不是与历史人物沾边,无一不是一世枭雄的掌上明珠或袖里毒箭,她们过程的幸福注定了她们结局的悲哀,她们只是固定历史规律中的一枚耀目的棋子,纵然天生丽质,纵然给黑暗的阴谋与杀戮带来些许富于人间味道的清丽脱俗,可是还是免不了由背后的一双大手决定前世今生。在众人的羡慕下慷慨赴死实在是足以体现这个世界本身的荒诞气质。然而她们无论如何不情不愿都无能为力。我难以想象王昭君在西北的漫天黄沙下思念故国的场景,就像我难以体味杨玉环在马嵬坡的眼神中的绝望与不甘。她们年轻的生命在还没来得及衰老之前就迅速走向衰亡,她们于是永远是翠袖青衫地活在我们心中的二八佳人,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那些花团锦簇的词句永远可以和她们相得益彰,她们是散落在帝王将相尔虞我诈的沙漠里的仅有的清澈泉水,虽然不足以荡涤灵魂,但也能望梅止渴。不让我们的生命在渐渐与中国沉重的历史轨迹重合的过程中太过于寂寞。
  
  自然,这就够了。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浮躁的时代是注定数典忘祖的,也注定是远离历史的。原因自然简单,飞速的生活节奏和拔地而起堵塞街道和视线甚至脑神经的建筑让我们回归历史的任何企图举步维艰。我自然不是反时代论者,我也相信,拖拉机比“宝马香车雕鞍骤”更具有生产力(虽然它不够低碳),高楼大厦比辋川别墅更节省空间,地球的人口爆炸以及环境污染,球星明星大星小星甚至凤姐的新闻都让我们目不暇接。在这个价值观混乱复杂乃至肮脏的社会,我们练就对于面前事物的抵抗力已经是难得的幸福,要求的更多,是有些缺乏人道。然而,我很庆幸,我们仍然有一部分人,比如这部历史剧的作者,依然试图接近历史的真实,依旧试图利用自己的双手构建自己的西施,这个西施是属于她的,甚至可以直白地说,这个西施是她生活之外的灵魂出窍似的幻想,不同时代的两个女子,以沉甸甸的历史相互关照,似乎都从对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影子。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灵魂的冒险,虽然不能说大功告成,但是依然可以让人回味良久,我们终于在思想贫乏的当下看到了一部试图表达思想力量的作品,我想,仅仅就这一个创作企图,就值得我们赞赏。我曾无数次地翻看过这部戏剧,坦白的说,它还是显得单薄,依旧摆脱不了文言文的束缚,感情描写因为作者本身经验的缺失而显得有些乏力,范蠡和西施的爱恋本来应该是这个女人在她并不明亮的生命里的仅有的几道光芒,然而,作者的文笔还是没能表现出这束光芒的重量。我了解作者并不想把西施写成复仇的工具,并不想将其写成时代的附庸,作者要写的是一部“心史”她想要个这是千年历史的尘埃设身处地地为这个女人想想。我们不得不欣赏作者的勇敢,虽然她并没有成功。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这部戏剧的优点,以及潜藏在戏剧中的在这个浮躁时代中思想的光芒,这样的光芒,是足以让作品永垂不朽的奇异力量。对于吴越史实的驾驭,对于排片布景的细腻精心,对于古典文化的巧妙运用都会在画卷铺展之时被你一一看见,那些不经心间出现的清词丽句,那些似曾相识的戏曲般的运笔都向你展示了作者的另一面,那些与美好有关的事实从不曾被这个女子遗忘殆尽。她力图赋予这个悲剧人物生命,不是史家所谓的亡国祸水,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憧憬有热泪最终殒身不恤的女人。她力图深入她的复杂内心,帮她在面对与逃离中作出抉择。那个本来只属于勾践韬光养晦伍子胥怒发冲冠的萧森阴冷的时代终于因为作者的努力而被一个女人抹上了一层人间的温暖颜色。
  
  谢谢你,张雯,也同时谢谢你的努力。
  
  当我们真正的关注那些曾经在历史中散发光芒的美好的时候,当我们相信那些躲藏在血迹斑斑的记忆中的温情脉脉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在拥挤的如同玻璃罐中豆腐乳一样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温习我们曾经的孤独,
  
  最后,让我们一同聆听晚唐诗人韩偓的沉默的叙述——“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哭花》)
     
                                                                 2010年7月19日大雨中
  
分享:
责任编辑:晚亭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1/2/14 13:01:41  
去年十一去了诸暨,专门参观了西施殿,压抑在心头的感觉就如文字中的讲述。一直觉得痛,不敢碰及。想必这也是历史的痛吧。
作者回复:历史的疼痛是所有爱文学的人物内心一块永远难以愈合的疤痕,当我们穿越历史的重重帷幕,我们很难看透她们的离合悲欢。向您问好!
评论人白贝壳 发布于 2011/2/15 11:31:27  
我只知道美女是个美女,其他的不想知道了。拜读。
作者回复:那也好,您是个纯粹的人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1/3/1 11:40:33  
[推荐]守望文学网2011年2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 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4&Id=9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