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基本信息

状态: 正常发表
花儿
位置:现代小说·如歌岁月
作者:米田
发表:2008/10/31 23:06:55
阅读:29894
等级: ★★★★
编辑按[漂泊自由的阿杰]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选项
正常登录 隐身登录
待续...
第十三章学艺
  
  山子送走了两个姐夫,回到小屋后,仔细地想了一下今后的生活,决定还是去找份工作。可是随着天气的异常寒冷,一场场大雪的接踵而至,出外打工的外乡人都回家过年去了,哪里还有适合他的工作岗位呢?他几乎转遍了这个城市,谁又会用他这个残疾人呢?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他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而工作却总是遥遥无期。山子越来越感觉到对生活的绝望!每到伤心处,他只能躲在自己租住的小屋里借酒浇愁,或者到马成大哥看料的工棚大哭一场。
  88年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了,这是辞旧迎新的一个平安夜,城市里一派热闹景象,人们都在欢快的准备着庆祝元旦。而山子拄着拐杖,茫无目的地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
  里?他经过东大街的地下通道,突然看到一个篷头垢面的妇女带着一个小孩,坐在地下通道的台阶上,面前放着一个纸盒,里面放着一角、二角、五角、一元的一些钞票。走到另一头,又看到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大爷,也跪伏在通道的台阶上,面前也放了一个纸盒子,里面也躺着一些毛票。山子眼前一亮,绝望的心里开始升起丝丝希望。他停下来观察了一下,过往的行人大部分都会掏出些零钱放在盒子里,不禁有了以后生存的主意。他转身去旧货市场,买了一件旧军大衣,用剩下不多的钱买了些酒肉,回到他的小屋好好吃了一顿,这一夜他终于睡了一个踏实觉。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起了床。穿暖和以后,他又披上了那件旧军大衣,找出前些天买鞋时的鞋盒子,抱着出了门。他转了一圈,也来到东大街的那个地下通道,拄着拐子站在通道里,地上摆上那个鞋盒子。他从早上九点多一直站到下午六点多,奇怪的是没有见到昨天见到的那两个乞丐来。回到家里一数,盒子里竟有26.15元钱,他兴奋极了。为从此不至于挨饿高兴!后来他才知道,那两个人是职业乞丐,他们今天在这个地下通道讨要,明天在那个天桥乞讨,不时的变换着地点,所以他几天才见一次。从此他也穿梭于市区的各个地下通道及天桥,慢慢地除了供自己生活所需外还有了些结余。
  转眼春去秋来。这一天,他去西大街的一个地下通道行乞时,突然看见通道另一头围了一圈人,还听到悠扬婉转的二胡声。他走过去一看,是一个带着瓜皮帽的,精瘦的中年人,闭着眼睛在拉二胡。他拉的那样专注,那样入神!看上去好象一个瞎子。他的面前也放了一个纸盒子,围观的人纷纷掏出一些角票放入盒子。并且评头论足,议论纷纷:“看不出,这个瞎子竟拉的一手好二胡!”
  “就是,真是人不可貌相!也不知他眼都瞎了,还怎么学会的这手绝活?”
  “天知道。”
  那个人听着并不答话,只是专心的拉他的二胡。
  山子看着、听着,竟忘记了自己是来乞讨。他陪着看了一天,并且不由自主地也往那个“瞎子”的纸盒里放了一元钱。他心想自己要是也有这样一手绝活儿,以后的日子会更好过些。因为他估算了一下,那个拉二胡的人一天挣得钱,足足有上百块,至少也有七八十块,一天是他两三天的收入。他思谋着怎样才能学到这绝活呢?心里暗暗地打定了主意:“对,我得跟着他,看他住哪儿?然后求他收下我这个徒弟,只是不知道他肯不肯?”到了晚上,那个中年人要回家了,他马上架起双拐跟了上去,那个人上了9路公共汽车,他也跟了上去,过了大约七八站路,见他下了车往一个居民区走去,山子也马上跟了过去。他紧走几步,叫住那个中年人:“师傅,师傅,请等一下。”
  那位师傅寻声回过头来,似乎看到了拄着双拐的他,问道:“你叫我?”山子忙说:“是的,师傅,我想跟你拜师学艺。你的二胡拉得太好了!我今天就看你拉了一天,拉得太感人了!听到你的二胡声,我真想哭!我很想学会它,悲伤的时候可以拉它解解闷。师傅,请你一定收下我吧。”说着就要跪下。
  那位师傅一听,忙前来扶住他。看了看他左腿空空的裤管,沉吟了片刻说:“年青人,你真想学?那好吧,我可以考虑考虑教你。不过,学拉二胡很苦的。”
  山子忙说:“谢谢师傅,我不怕苦,不管怎样我都要学会。师傅,我请你喝酒吧,算是拜师酒,你可一定不要推辞。”
  那师傅听了接口道:“你还会喝酒?不过,算了吧,我看你也不容易,省点钱留着过日子吧。要真想喝酒,我请你喝吧。”
  山子急了:“不行,师傅,哪能让你请?我买不起好酒,一瓶老朋友(一种本地酒),还是买得起的,只要你不嫌酒不好。你要是不喝我的酒,就是看不起我这个残废人。”
  中年人爽朗的笑了:“哈哈!那好吧。我知道前面的一家小饭馆还不错,那我们就到那里坐一坐吧。”
  山子和那师傅又往前走了不远,来到一个十字路口拐弯处,一家叫“川东人家”的小饭馆,鹤然眼前。两个人走进里间,靠墙角的一张桌子前坐下。那师傅说:“老板,来两碗打卤面,再来一公斤猪头肉,一瓶新安酒。”
  那伙计一声:“要的。”马上先上了两碗茶。
  不大一会,酒饭上齐了,山子和那师傅吃完了面,然后端起酒杯喝酒,聊起了各自的家世。从中年人口里,山子知道了师傅姓程,名叫程信文,安徽奉阳人,六十年代逃荒来到这里。因为奉阳花鼓
  戏十分出名,他们家乡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会拉二胡,因此他也拉得一手好二胡。他刚来的时候,帮邻近的居民干些农活打个零工。有一次砍树枝不小心划破了眼睛,一只眼睛看不见了,另一只眼睛也看得不太清楚了。生活就更艰难了,常常找不到工作。因为他会拉二胡,逢年过节常被村里社火队请去
  拉二胡,混口饭吃。后来改革开放后,他纯粹捡起了二胡的手艺,节假日到热闹的地方或天桥通道,拉起二胡,唱几出花鼓戏,挣两个钱。渐渐地觉得这也是一种挣钱的门路,于是就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今天这里唱一天,明天那里唱一天,挣些钱养家糊口。
  去年,他已经把老伴也接到了这里。以前老伴在家带孩子。大女儿已经在家乡读初中了,小儿子才上一年级,他接来在这里上高价学校。总之日子勉强过得去。他挣得钱一半留下付房租,交儿子的学费及日常用度,一半寄给家里供养父母及女儿上学。
  听完程师傅的叙述,山子叹了口气,也讲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程师傅听完后很同情地说:“兄弟,别客气。你是个好人呀,难得肯替别人想!古人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这也许都是人的命!行,就冲你这副好心肠,这二胡我教你。其实它也不难学,象你这么精干的年青人,学个三五个月就会了。你明天去,哦,不,我明天陪你去天津街买把二胡。然后每天下午,我早点收摊,从五点到八点,我每天教你三个小时,你很快就会学会了。那样你以后的生活或许会更好点。”
  山子听了感激地说:“程师傅,谢谢您,太感谢了!让我给你磕个头吧,算是拜师礼!另外,每天多少钱的学费?请你不必客气,给个数。”
  “别,别,心意到了,就行了。”程师傅忙拦住他:“别那么客气!更别提钱的事,提钱我就不教你了。”
  山子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忙向程师傅深深地鞠了一躬。他们喝完了瓶中的酒,程师傅把山子带回了自己的住处,并硬是留他住了一宿,说是夜深了,他又喝了酒,不放心他回去。程师傅的租住屋比山子的大一些,里面有一个小套间,睡着他的儿子。程师傅让山子和他的儿子挤了一张床,他和老伴睡到了兼做厨房的外屋。
  第二天一早,山子醒来,程师傅已醒来了。他早招呼老伴做好了早饭,他们喝完稀饭,吃了些馍馍、咸菜,程师傅便陪山子到天津街买了一把二胡。从此,山子每天乞讨完,就到程师傅那儿,学三个小时的二胡。
  山子学得很快,三个月后,他已经能拉很多曲子了。他每天把头天晚上学的曲子,在第二天边练习边拉给路人听,果然纸盒里的收入一天比一天多起来。半年后,程师傅说:“二胡就这几个调调,新曲子得以后照着谱子自己练习。多练习也就会了。”又给他教了如何调弦,便让他出了师。还叮嘱他以后生活有什么困难自管去找他。山子虽然舍不得离开师傅,可又不想再给师傅添麻烦了,便只好回去了。不过,他总会隔三差五,割几斤肉,拎两瓶酒,去看看师傅,两个人兴高采烈的叙叙旧。
  这样的过了一年,山子除了日常开销,竟还存了三千多元钱。他又分别给母亲寄了二千元,给二个姐姐一家各寄了五百元,说自己生活得很好。并再次请求二位姐夫一家,千万不要把自己的事告诉娘,要永远保守这个秘密,说自己生活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