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头村的闹剧过后,多多少少给了其他封河养鱼的村一些启示。于是一些村开始对原来强硬的村规民约进行了修改。变成了封河养鱼期间,只准下河钓鱼,不准电、炸、毒鱼,违者罚款。允许钓鱼了,而且河里又有大把的鲤鱼。何乐不为之,于是原来爱钓鱼的,不爱钓鱼的纷纷扛起钓杆到河边钓鱼了。各村形成了一股钓鱼的热潮。
初秋时节,正是鲤鱼吃钓的黄金季节。一些开始可以钓鱼的河段边到处是钓鱼人。你稍微去迟了点可能连钓位都找不到。我白天要上班,下班后再去,河边早已人满为患,根本没有办法下钓了,只有去看他们钓鱼。你别说,爱钓鱼的人有时尽管自己不钓鱼,看人钓鱼也是一种享受的。特别是别人都知道你爱钓鱼,有时他们遇到大家伙还要你帮忙去和鱼周旋,到最后,尽管不是自己钓的鱼,自己反而过足了瘾。呵呵。只不过回家时自己空空如也,别人鱼篓里鱼在欢跳。有时我也感到奇怪,帮别人钓了鱼,他们为什么不请我去吃吃鱼,喝喝小酒。
刚允许下河钓鱼时,人们所用的钓具可谓五花八门的,讲究点的用猫公竹钓杆、金竹钓竿,一时找不到合适钓竿的就来个就地取材,随便弄根竿系上钓线就行了。也有少数人用买来的鱼竿的。不管用什么竿,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钩大线粗。只要上了鱼,绝对跑不了。钓饵就是蚯蚓。由于封河养鱼后,河里是鱼多食物少,突然河里一下子增多了这么多的美味,毫无防备的鱼儿们几乎是见了蚯蚓就吃,所以那时去钓鱼的收获是很丰盛的。
由于可以下河的收获巨大,一时间,去钓鱼成了最热门的事情,可以说是到了空前绝后的境地了。大多数人把手中的活儿放下,把钓鱼当成了重要的活了。在这只钓鱼大军中,男人是绝对的主力。他们大多数是大清早就到河边了,似乎是为了奖励这些男人们的勤劳,女人们主动做好饭送到河边,有了这样饭来张口的待遇,男人们钓鱼的干劲就更足了。一些妇女见男人们在河边钓鱼有大量的收获,也不顾忌农村多年来“女人不钓鱼”的传统了,也加入了钓鱼的大军中。放学后的孩子们更是活跃,兴奋。原来每天放学回家要做的家务暂时取消了,父母也没有时间管他们做不做作业了,他们在家里充分自由了一回。放鱼是大家都有股分,人们谁也不肯落后,潜意识里是想把自己的份子找回来。
河边到处是排着队钓鱼的人,只要能下钓的地方都有人,甚至一些平常人们不敢问津的悬崖峭壁上也是人。这里上了一条大鱼引起一阵惊呼,那边跑了一条大的又传来一阵叹息声。如果是两三个妇女排在一起钓鱼那更是热闹。俗话说“三个女人一条街”,女人们一边聊着家常里短,一边钓着鱼。只要有一个上了鱼,另外的就会叽叽喳喳地拢在一堆参观一番,一边互相说着些乡下特有的“荤话”。这个说:“这条鱼好大哦”。那个就开个玩笑说:“这个有好大,再大也没得你的那个大。”说的时候故意把“你的那个”几个字加了重音。这下不得了,被调笑的那个女人就生气了,假装要打另一个,说笑话那个想躲避,结果一不小心滚下了河。这回岸上的其他就更加幸灾乐祸了,纷纷朝在水里的女人喊:“这回是你的那个大了,都把你拖下河了。”女人也没法,只好回家换了衣服重新投入战斗。
河边,交流战果的声音、呼儿唤夫吃饭的声音、惊呼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到了晚上,家家户户也还是热门非凡,家人们聚在一起,女人们在细心地处理着钓来的鱼,男人们则翘着二郎腿,悠闲地抽着烟,同时还没有忘记向孩子、老婆汇报今天钓鱼的经过。小孩子也不闲着,一边帮母亲剖些鱼,坐不住了就去串门了,回来时也带回了各家的战况向父母大人汇报一番。乡村的白天因鱼而精彩,乡村的夜晚,因鱼而喜悦。
现在,跟一些人回忆当年封河期间的钓鱼盛况时,有的人还感慨的说,那时就是爽,两口子吵架的时间都没有,还可享受饭来张口的待遇,那是神仙日子啊。还有,在那段时间里,村子里看不见一个闲人,平时聚在一起打牌的人不见了,村口聚在一堆东家长,李家短的婆娘也不见了,平时张家偶尔丢一只鸡,刘家偶尔少一只狗的情况也不见了。
钓鱼,一时以它无可阻挡的魅力风靡了乡村,钓鱼也让平淡如水的乡村生活掀起阵阵的涟漪。看着人们纷纷有所鱼获,我心中早就迫不及待了,只盼双休日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