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钓鱼人中,类似老张和老路这样的人有很多,类似的遭遇也很多。他们大都要经历无鱼上钩被人嘲笑、被人奚落,钓上大鱼时又享受人们追星族般地羡慕。大喜大悲是常事,自豪与失落共存,激动与遗憾交替。但钓鱼人也是最会调整自己心态的人,尽管嘲笑也罢,被人羡慕也好,时间长了,在他们心中已经激不起半点波澜了。他们逐渐地在与鱼儿的游戏中学会了淡然处之,悠然自乐了。
桂北山区的冬天似乎来得比较早点,气温在迅速地下降。河边的鱼儿早就躲进了深塘了,这就是鱼猫冬现象,年年如此的。浅水区很少有鱼儿活动了,一般的塘是钓不到鱼了。但雅瑶水库却好像受天气变化的影响不大。
雅瑶水库建于70年代,刚建成时还可发发电,灌溉点农田什么的,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泥沙的淤积,库容下降等原因就成了一个摆设了。但它的水位相对附近的塘来说还是比较深的,所以就成了鱼儿们猫冬的好场所。当然就钓鱼人也就慢慢地向它靠拢了。雅瑶水库的水冬暖夏凉,水面宽阔,水库的上方恰好是雅瑶中学食堂的出水口,大量流入河中的剩饭之类的东西成了鱼儿们的最爱,所以这一段也成了一个绝佳的好钓场。由于这样,到雅瑶水库钓鱼,中学食堂出水口附近的水域就成了钓鱼人个个都想抢占的位子。乡村钓鱼人开始了有趣的钓位争夺战。
说是争夺战,并不是凶猛的街头武打戏。喜欢钓鱼的人绝对是文明人,他们不屑于争论,也不会伤和气。他们是文斗,信奉的原则就是哪个先到,那个位置就是谁的。所以,为了争这个先,演绎了许多故事。
原来钓位多的时候,老张、老路、大刘、蒋革欢、冯小波、李华东等一干钓鱼人去钓鱼时,还会互相招呼一声,大家有说有笑地朝河边而去。到了河边,他们就各自分散了,随便找个钓位就可以了,以前往他们总是先调配鱼饵,然后才慢慢地下钓。由于钓位分散,大家互不干扰的,其乐融融。现在情况就不同了,钓位对于一干钓鱼人平说“僧多粥少”了,位置可就显得格外重要起来了。
一干钓鱼人到了河边,他们不像以往那样忙着调饵,而是把渔具包一放,就飞快地往包中去掏海竿的地弓(我们这的说法,也就是用来插海竿的支架),然后就去占位子了。不长的一段河岸一会就插满了地弓,大约迟多宽就是一个。他们掏地弓和插地弓的速度是飞快的,那劲头有点像农村经常见的大黄狗撒尿圈地盘一样的滑稽,一样的迫不急待。呵呵。
在一干人中,动作麻利的人往往就抢占到好位子,动作慢点的也就无话可说了,心中鼓了一把暗劲,争取明天一定搞个好位子。一番忙活后,抢到位子的和没有抢到位子的都开始下钓了,炸弹钩落水的声音此起彼伏,好不热闹。高兴时,还喊着:“一、二、三,开炮。”几个人同时抛竿,好不痛快。静静的水面漾开了一圈圈的波纹。海竿钓鱼时抛竿的感觉是比较畅快的,特别是在水面开阔的地方,那用力地一甩,似乎把烦恼之类的东西都抛出去了,然后就不紧不慢地紧好线来,这过程真的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打好竿后,只见一排海竿立在岸边,阳光照射下还会反点光,气势也还颇为壮观。这时,爱抽烟的就开始掏出香烟来了,有同样爱好的就都分上了一支,大家惬意地吞云吐雾起来。在烟雾的吞吐之中,龙门阵又摆开了,天南地北地胡吹一通。棋盘摆开来了,一干人又自动分成了两个营垒,厮杀得不可开交起来。激烈的战斗中,渔铃响起来了,大家马上安静了,几双眼睛齐刷刷地朝那一排钓竿搜索而去。确定是自己钓竿鱼铃响的人以最快的速度朝钓竿奔去。其余的人也不闲着,拿着抄网准备帮抄鱼了。有观战的,有帮忙的,有鼓劲的,有提醒的,一人上鱼,皆大欢喜。
刚开始,上鱼的位置就是前面说的出水口附近的位置。其它位置基本上不上鱼。于是那个位置就成了焦点,大家一窝蜂地同时去,抢到那位置的都是几个年轻人,老张、老路人老手脚慢,那是年轻人的对手。在看到他人天天在那位置上鱼而自己总是没有搞头时,老张和老路决定第二天要抢先一步了。但怎样才能抢先得到那个位置呢?老张和老路回家商量了很久,终于想出了办法。